译文: 雷声令人不安,但震动中行动没有灾祸。
含义: 雷声持续,令人心神不宁(震苏苏),但若谨慎行动(震行),可避免灾祸(无眚)。象征在动荡中保持警觉,步步为营,方能无咎。
六三故事:
雷泽平原的秋天,本该是金黄与丰收的季节。但这一年的秋天,却被无休无止的雷鸣,染上了一层灰暗不安的底色。
自盛夏那场焚毁粮仓的“震来厉”之后,天空仿佛被戳破了一个窟窿,雷声便成了这片土地上挥之不去的背景音。它不再是夏季那般短促暴烈,而是变得绵长、低沉,从早到晚,断断续续,仿佛一个病弱的巨人在云端之上沉重地喘息,又像是不知疲倦的鼓槌,持续敲打着每个人紧绷的神经。
震苏苏。
这持续不断的、令人心神不宁的雷声,便是“苏苏”。它不似“虩虩”那般令人瞬间胆寒,也不像“厉”那样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但它如影随形,消磨着人的意志。族人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疲惫的焦虑。孩童在夜间被惊醒啼哭,妇人煮饭时总会下意识地抬头望天,连最勇敢的猎人外出时也显得犹豫不决,生怕一声炸雷惊了猎物,或是将自己置于险地。
震雷行走在临时重建的部落聚居地里,能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弥漫在空气中的压抑。重建的屋舍比以往更加低矮、坚固,但人们的内心,却似乎比这些屋舍更容易崩塌。他看见老人们在雷声间隙中低声议论,眼神里充满了对未来的茫然;他看见年轻的母亲紧紧抱着孩子,每一次远天的闷响都会让她身体微微一颤。
“这样下去不行。”震雷对身边几位部落长老说道,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决心,“苏苏之雷,磨损心神,久之,部落的生气都要被耗光了。而且,我听这雷声,时近时远,时东时西,毫无规律,长久待在原地,风险太大。”
他摊开一张用炭笔在鞣制过的羊皮上绘制的简陋地图,指向离河岸更远、地势更高的一片丘陵。“这里,我们叫它‘风鸣丘’,地势高燥,远离河道,而且我看过,那里岩石较多,不易引雷。我们必须迁往那里。”
“迁徙?”一位长老面露难色,“震雷祭司,现在可不是迁徙的好时节啊。路上万一……”
“正因其非好时节,才更显必要。”震雷打断他,目光扫过众人,“苏苏非止,行则有路。 我们不能坐等这令人不安的雷声自己停止,必须在动荡中,为我们自己找出一条生路。等待,只会让恐惧生根。”
他并非鲁莽决定。连续多日,他派出了最机敏的猎人,沿着规划好的路线反复探查。他们需要找到一条能尽量避开高大乔木、低洼沼泽和开阔地带的路。震雷自己则日夜观察天象,记录雷声活动的规律。他发现,在午后至傍晚,雷声往往最为活跃,而清晨,尤其是第一缕阳光刺破云层后的那段时间,天地间会有一段相对“宁静”的间歇。
“我们就在清晨出发。”震雷做出了最终决定,“所有人,只带必要的口粮、工具和御寒之物。动作要快,队伍要紧凑。”
震行。
迁徙的命令下达,部落再次动员起来。这一次,没有了“震来厉”时的仓皇与绝望,却多了一份在持续压力下的凝重与谨慎。
出发的清晨,天色灰蒙蒙的,云层依旧厚重,但雷声确实稀疏了许多,仿佛蛰伏的猛兽在黎明时分打了个盹儿。队伍如同一条沉默的溪流,缓缓离开熟悉的营地,向着未知的丘陵地带进发。震雷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他的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前方和天空,不时用手势指挥队伍调整方向,避开一片看起来过于茂密的树林,或是绕开一处可能积水的洼地。
他的冷静和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族人。队伍虽然沉默,但秩序井然。
然而,雷泽的天气从不给人任何侥幸。就在队伍行进到一处相对开阔的草甸,即将进入丘陵地带时,远天的云层仿佛突然被唤醒,翻滚着汇聚起来,光线迅速暗沉。
“加快速度!穿过这片草甸,前面就是高地!”震雷高声催促,心中升起一丝不祥的预感。
他的话音刚落——
“咔嚓!!!”
一道刺目的闪电,毫无征兆地撕裂了昏暗,如同一条银色的巨鞭,狠狠抽在队伍右前方不到百步的一棵孤立的枯树上!
那棵枯树瞬间被点燃,化作一支巨大的火炬,发出噼啪的爆响!紧随其后的雷声,仿佛就在每个人的头顶炸开,震得人耳膜嗡嗡作响,脚下的土地都在颤抖!
“啊!”
队伍瞬间大乱!人们被这近在咫尺的天地之威吓得魂飞魄散,孩童放声大哭,女人们发出尖叫,扛着物资的男人们也下意识地想要丢下东西四散奔逃!恐慌如同瘟疫般蔓延,队伍眼看就要崩溃!
“不准乱!!”震雷的声音如同另一道惊雷,压过了现场的骚动。他没有后退,反而向前一步,张开双臂,仿佛要挡住那无形的恐惧洪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