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像斩除苋陆草一样果断,行中道则无灾祸。
含义: 决断要像斩除苋陆草(易生易蔓延)那样坚决(夬夬),但须持守中道(中行),则可无咎。象征决断需果断彻底,且方法公正。
九五故事:
有苗氏的春日,溪水潺潺,山花烂漫。这个偏远的部落仿佛世外桃源,与盟庭的纷争隔着一重山水。
夬明在这里已度过了大半年时光。身上的伤口在草药的调理和宁静的生活中渐渐愈合,只留下几道深色的疤痕,记录着曾经的生死逃亡。但他的内心,却从未真正平静。
他每日帮着部落族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劳作,劈柴、汲水、甚至学习辨识草药。他沉默寡言,但眼神中的沉毅和偶尔流露的智慧,赢得了有苗氏上下的尊重。部落首领“苗公”是一位豁达睿智的长者,他隐约猜到夬明并非寻常流亡者,却从不探问,只给予他难得的安宁。
这一日,夬明正在溪边清洗采来的药草,一个熟悉的身影在苗公的引领下,急匆匆地穿过田埂而来。
是坚!那个一直追随他、忠诚不渝的哑巴少年!
坚比之前黑瘦了许多,但眼神更加锐利,身上带着长途跋涉的风尘。他看到夬明,眼眶瞬间红了,快步冲上前,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双手比划着,喉咙里发出“嗬嗬”的激动声响。
夬明连忙扶起他,心中也是波澜起伏。他离开时,并未告知坚自己的去向,一是为了保密,二是不想连累他。没想到,这孩子竟然自己找来了!
通过坚急促的手势和苗公在一旁的转述,夬明了解了这大半年联盟发生的巨变。
胥臣因搜捕夬明不力,迁怒于有莘氏,耆老被迫交出部分权力,部落受到打压。胥臣更加肆无忌惮,加征的赋税让更多部落怨声载道,边境因他私通山戎而冲突不断,民不聊生。联盟内部,离心离德之势愈演愈烈。
“胥臣倒行逆施,天怒人怨!”苗公捻着胡须,沉声道,“夬明长老,你带来的那些竹简,老夫也看过了。此獠不除,联盟必亡!”
时机,似乎正在成熟。
但决断,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仅凭一腔热血。
夬明没有立刻行动。他让坚秘密返回有莘氏和周边受胥臣压迫的部落,联络那些尚存正义之心、且对胥臣不满的首领和长老。他自己则留在有苗氏,通过苗公的渠道,与更远的一些部落取得联系。
他不再像初时那样愤怒形于色,也不再像逃亡时那样孤注一掷。他变得异常沉静,如同深潭之水,将所有的心力都用于思考和布局。
他清晰地认识到,要扳倒胥臣,必须满足三个条件:确凿的证据、足够的力量、公正的程序。
证据,他已有。
力量,正在汇聚。
而程序……他反复思量着卦象的启示。
“苋陆夬夬”——胥臣及其党羽,就如同田间的苋陆草,生命力顽强,蔓延迅速,必须像斩草除根一样,果断、彻底地清除!决不能有丝毫犹豫和姑息!
但“中行无咎”——这份果决,必须建立在“中行”之上!何谓中行?不偏不倚,不行私刑,不滥用武力,遵循联盟固有的律法和议事规则,在盟庭之上,当着盟主和所有部落代表的面,公开、公正地进行裁决!唯有如此,才能名正言顺,才能避免授人以柄,才能让自己和追随者免于灾祸(无咎)!
数月后,时机终于成熟。
在苗公和有莘氏耆老等多位部落首领的暗中支持下,一支由各部落精锐战士组成的“护盟军”悄然集结,兵锋直指盟庭。他们打出的旗号并非叛乱,而是“清君侧,正法典”!
与此同时,夬明带着那卷用生命保护的竹简,在坚和一批忠诚卫士的护卫下,再次踏上了前往盟庭的道路。
这一次,他不再是那个孤身闯入、任人宰割的年轻长老。他的身后,是汹涌的民意和森严的兵甲。
盟庭依旧,但气氛已截然不同。
胥臣闻讯,惊怒交加,试图调动亲信军队镇压,却发现许多原本中立的部落都采取了观望态度,甚至暗中阻挠。他想要控制盟主,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护盟军行动迅速,已经兵临城下,包围了盟庭核心区域。
盟会大殿,再次济济一堂。但这一次,没有了奢靡的酒宴,只有剑拔弩张的紧张。
盟主皋陶氏依旧昏聩地坐在上首,茫然地看着下方对峙的双方。
胥臣强作镇定,指着夬明厉声喝道:“夬明!你勾结外邦,擅动刀兵,围攻盟庭,是想造反吗?!”
夬明踏步出列,身形挺拔如松,目光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他先向盟主躬身行礼,然后转向众人,朗声道:
“胥臣!今日我来,非为造反,乃为清剿联盟蛀虫,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他手臂一挥,坚立刻将那个珍藏已久的皮囊双手奉上。
夬明接过皮囊,取出里面的竹简,高高举起!
“此乃胥臣贪腐营私、克扣军饷、乃至私通山戎、出卖联盟利益的铁证!一笔笔,一桩桩,皆记录在此!请盟主,请诸位首领、长老明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