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在小巷中遇见主人,没有灾祸。
含义: 在乖离中,于非正式场合(巷)意外遇见关键人物(主),可以化解误会,无咎。象征通过私下沟通,打破隔阂。
九二故事:
头马“焰星”的风波虽然平息,但山阳与水泽两部族之间的坚冰,并未真正融化。官方往来依旧断绝,那道无形的边界线,依然横亘在彼此心中,锋利如刃。
日子在沉默的对峙中流淌。山阳族擅长烧制陶器,他们的黑陶罐坚实耐用,但在缺少海盐的山区,族人时常因缺盐而四肢乏力。水泽族傍湖而居,拥有天然的盐滩,晒出的湖盐洁白晶莹,但他们缺乏耐用的陶器,储存食物和水都成了问题。
睽——这种背离,不仅体现在信仰和情绪上,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两族人的生计。
离泽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他深知,巨大的隔阂如同坚硬的巨石,难以一击而碎,但若能从缝隙处悄然渗入涓涓细流,或许能逐渐侵蚀,寻得转机。
官方互市已不可能。任何公开的提议,都会被双方族内的强硬派视为妥协和背叛。
他需要一个非正式的,不引人注目的渠道。
这日黄昏,离泽借口采集草药,再次悄然越过边境。他没有走向水泽族聚落中心,而是绕到后方,记忆中那里有一条狭窄曲折的巷道,通往几位长老的居所。那里不像主道那样守卫森严,更容易遇到能说得上话的“关键人物”。
巷道幽深,两侧是高高的木栅栏,地上散落着贝壳和晒干的鱼鳞,空气里弥漫着水汽和淡淡的腥咸味。离泽的心跳有些快,这无异于一次冒险。
就在他谨慎前行时,前方一个院落的木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位身着蓝色麻布长袍、手持藤杖的老者走了出来,恰好与离泽打了个照面。
遇主于巷——在这条不起眼的小巷里,他遇见了足以影响局面的人。
离泽瞳孔微缩,立刻认出了对方。这是水泽族的磐石长老,以智慧和公正着称,更重要的是,他曾是母亲少女时代的老师,对母亲多有照拂。
磐石长老也看到了离泽,眼中闪过一丝讶异,随即变得深沉难测。他挥了挥手,示意身后跟出的侍从退下。
“山阳族的小子,”长老的声音苍老却有力,“你竟敢独自潜入此地?莫非真当我水泽部无人?”
离泽没有丝毫犹豫,上前几步,在巷道的青石板上,以水泽族最郑重的晚辈礼,单膝跪地,右手抚胸,垂首道:“山阳部离泽,冒昧惊扰长老清静。并非有意擅闯,实有不得已之情,望长老垂怜。”
他抬起头,眼中满是真诚与恳切:“长老曾教导我母,当明辨是非,知晓利害。如今两族交恶,官方断绝。我族缺盐,族人面黄体弱;听闻贵部陶器匮乏,储水存粮亦是不便。此等困境,长老定然知晓。”
磐石长老沉默地看着他,藤杖轻轻点地,未置可否。
离泽继续陈情,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离泽此来,并非代表部族,仅以个人身份,恳请长老。可否……可否允许两族民众,于此等僻静巷陌之间,以物易物?用我族陶器,换贵部湖盐?不涉官方,不谈和解,只为让老人能有盐调味,让孩子能有罐汲水,让生计得以维系。”
他再次俯身:“此乃小事,或可稍解民困。离泽愿以身家性命担保,绝不让此事引发冲突,若有不测,离泽一力承担!”
巷道里陷入一片寂静,只有风吹过栅栏的细微呜咽声。
磐石长老的目光如深邃的湖泊,在离泽脸上停留了许久。他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眼中的坦荡,听到了他话语中对民众生计的真切关怀,也想起了他那聪慧却早逝的母亲。
良久,长老轻轻叹了口气,声音缓和了些许:“起来吧。”
他向前走了两步,压低声音,如同寻常长辈叮嘱晚辈:“往南一里,湖边有片废弃的晒渔场,平日无人。每逢月圆之夜,子时前后……”
他没有把话说完,但离泽已经明白了。
无咎——没有灾祸。这次小巷中的私下会面,避开了正式场合的对抗与审查,以柔顺和真诚打破了僵局,为艰难的现状打开了一丝缝隙,且并未引来任何麻烦。
离泽强压住心中的激动,再次行礼:“多谢长老!”
他悄然返回山阳族地,没有声张,只悄悄找到了几位信得过的、同样为缺盐所困的族人,其中包括虽然对他仍有疑虑但重信义的岩罡。他说明了情况,强调了隐蔽和谨慎。
月圆之夜,子时。
废弃的晒渔场笼罩在清冷的月光下,湖面波光粼粼。离泽带着几个族人,背着几件质量上乘的黑陶罐,忐忑不安地等待着。
不久,另一侧的小路上,也出现了几个模糊的人影,背着鼓囊囊的皮袋。双方在月光下相遇,彼此眼中都带着警惕,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没有过多的言语,离泽上前,将陶罐轻轻放下。对方领头的一个中年泽族汉子,也示意同伴放下皮袋。双方各自检查了货物——陶罐坚实,湖盐雪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