爻辞: 枯杨树长出新枝,老夫娶得年轻妻子,无所不利。
含义: 在过度危机中,通过非常手段焕发新生(如枯杨生稊),打破常规(如老夫少妻),可以扭转局面,无所不利。象征以创新和反常之举来激活生机。
九二故事:
荣耀殿的危机被白茅暂时延缓,但衡深知,这不过是权宜之计。
梁城的根深蒂固,远不止一根弯曲的栋梁。
他走出了宏伟却空洞的殿堂,将目光投向了城邦的四肢百骸——那片片荒芜的田畴,和那些日渐稀疏的炊烟。
春深时节,本该是万物疯长、农人忙碌的辰光。但梁城外围的大片土地,却如同生了癞疮的头皮,东一块西一块地裸露着黄土,只有些顽强的杂草在风中瑟缩。
几个白发老农,拖着蹒跚的步子,在用简陋的耒耜艰难地翻垦着门前仅有的小片菜畦。他们的背影佝偻,动作迟缓,仿佛随时会被春风吹倒。
“我们的年轻人呢?”衡站在田埂上,问随行的司农官。
司农官面露难色,低声道:“回城主,稍有气力的,大多去了邻近的‘泽固城’做佣工,或是往西山探矿了。留在城里的,多是老弱……粮仓,已三年未满。”
衡沉默地抓起一把泥土,干燥的土屑从指缝间流走。土地并未完全失去肥力,是耕种它的人,失去了力气和希望。
这便是梁城的另一重“过度”——人口的过度流失,结构的过度老化。根基若此,即便荣耀殿的梁换得再直,城邦也不过是一具正在缓慢失温的躯壳。
就在衡忧心忡忡之际,城邦边境传来了骚动。
一群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流民,被巡防的兵士拦在了城门之外。他们来自一个被洪水冲毁了家园的部落,拖家带口,眼神中混合着绝望与一丝微弱的求生渴望。
“城主,按旧例,流民不得入城,以防生乱。”守城将领前来请示。
旧例?衡的眉头微蹙。梁城鼎盛之时,海纳百川,何曾将求活之人拒之门外?如今的封闭,何尝不是一种衰弱的表征。
他亲自来到了城门。
流民们看到他的服饰,知道是主事之人,纷纷跪倒在地,哀声乞求一块立足之地,一口活命之粮。
人群中,有精壮的男子,有虽然憔悴但眼神坚毅的妇人,还有半大的孩子,他们代表着劳力,代表着未来。
一个大胆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衡的脑海。
他下令:“开仓放粥,暂且安置他们在西郊废窑区。另,统计其中青壮男女及匠人数量,速报于我。”
命令一出,司农官首先变了脸色:“城主!我们的存粮自己尚且……”
“若无人耕种,存粮吃尽之日,便是梁城饿殍遍野之时。”衡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非常之局,岂能固守旧例?”
流民的涌入,像一块石头投入死水,激起了层层涟漪。
有了解困之喜的,也有担忧资源被分薄的。但真正让整个城邦舆论炸开的,是衡随后颁布的一道政令——
《垦荒励婚令》。
政令核心有二:其一,鼓励流民与城内居民开垦荒田,新垦之地,三年不纳赋税;其二,亦是石破天惊的一条,鼓励城内无妻之老年男子,与流民中或城内适婚之年轻女子结合,凡成婚者,由城邦赐予土地、种子和安家之资。
政令一出,举城哗然!
荣耀殿内,争论的激烈程度远超上次处置栋梁之时。
“荒唐!荒谬!”皋长老气得浑身发抖,手中的玉圭几乎要捏碎,“老夫娶少妻,阴阳颠倒,伦常何在?此令若行,我梁城礼崩乐坏,与蛮夷何异!”
他身后,一众守旧派大臣纷纷附议,唾沫横飞。
“城主!此事确有不妥,”连一向支持衡的猛将军也面露难色,“强扭的瓜不甜,如此婚配,岂能和睦?只怕怨偶遍地,徒生事端。”
衡端坐于上,平静地听着所有的反对之声。待声浪稍息,他才缓缓开口,声音清晰而坚定:
“诸位可曾见过城北那片枯死的杨树林?”
众人一愣,不知他为何突然说起这个。
“去岁大旱,林皆以为其必死无疑。”衡继续说道,“然今春我去查看,见那最粗壮的一棵枯杨,于虬曲枯槁的枝干底部,竟抽出了数条嫩绿的新枝(枯杨生稊)。其形虽老,其根未绝,得地气滋养,便焕发生机。”
他目光扫过众人,最终落在皋长老脸上:“城邦如今,便如那枯杨。青壮流失,人口老化,田地荒芜,此乃‘过度’之疾,已入膏肓!若仍抱持‘常伦’不放,拒绝非常之策,我等便只能眼睁睁看着这棵大树彻底枯死!”
“老夫得其女妻,看似悖伦,实则如同枯木接新枝。”衡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老者有经验,有积蓄,缺的是劳力与照拂;少者有活力,需土地,缺的是安身立命之本。二者结合,各取所需,便能组成新的垦荒家庭,激活一片死寂的土地!此非败坏伦常,而是天道复兴,于死局中求活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