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那些经常需要搬动的水罐和食瓮,底部有纹路的地方,确实更耐磨损。
嘲笑的声音渐渐少了。
偶尔,会有小孩子蹲在他身边,好奇地看着他用木签在湿软的陶坯上划出痕迹。
禹哥哥,你为什么总在罐子底下画画?
禹擦擦额角的汗,笑了笑:因为脚站稳了,路才能走远啊。罐子也一样。
他拿起一个完工的陶罐,指着底部清晰整齐的同心圆纹和加固的边线。
你看,从这里开始装饰,就像人穿鞋先保护好脚趾。它不张扬,却最重要。
春去秋来,禹的趾部纹饰越练越熟,越做越精。
他的手指仿佛有了灵性,能感知到陶土在何时接受描绘最为合适。
那根普通的木签,在他手中也变得如同延伸的指尖,能勾勒出流畅而均匀的线条。
他依然没有去触碰陶罐最醒目的位置。
但他所装饰的每一个罐底,每一处边缘,都带着一种沉静而认真的美感,与陶器本身浑然一体。
它们不是为了被看见而存在,而是为了更好地。
这一天,部落里举行了一场小型的陶器评比。
大部分陶器都光洁匀称,展现出匠人们扎实的基本功。
轮到展示禹的陶器时,他拿出了几个看似普通的陶罐和陶碗。
起初,大家并没觉得特别。
直到有人将它们拿在手中细细端详,才发现了玄机。
一个水罐的口沿内侧,有一圈细密舒适的云点纹,喝水时嘴唇触感温润。
一个储物罐的底部,交错着致密的网格纹,放置平稳,且不易磨损。
一个陶碗的外壁下端,环绕着浅浅的涟漪刻痕,端握时防滑,又增添了趣味。
咦?拿在手里,感觉是不太一样。
这碗,给我家老人用正合适,不怕滑手。
这罐子底厚实,纹路也扎实,应该很耐用。
敦师傅也拿起一件件仔细查看,他摩挲着那些简洁而实用的纹路,良久,对禹说道:
我先前觉得你走了弯路。现在看来……你是从根基上,把这二字,重新琢磨了一遍。
他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赞许:舍弃了花架子,直指根本。你这舍车而徒,走得比我们这些驾车的,更稳,也更远啊。
禹看着那些得到认可的陶器,看着它们不显眼处自己精心描绘的纹样,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他明白,自己选择的这条从开始的道路,走对了。
文饰之道,并非浮于表面的涂鸦。
它始于最微末之处,扎根于实用的土壤。
唯有舍弃浮华的,甘于的艰辛,从最基础的开始装饰和加固,方能步步踏实,为未来铺就一条通往真正美与和谐的道路。
夜色降临,窑火再次燃起。
禹坐在火堆旁,依旧拿着他的木签,在一个新的陶坯底部,认真地画着新的纹样。
火光映照着他专注的脸庞,也映照着那些朴素却充满力量的线条。
路,还很长。
但他知道,方向就在脚下。
通过年轻彩陶师禹从陶罐底部、边缘等最不显眼处()开始练习装饰,并舍弃繁琐工具、仅用手指和木签(舍车而徒)的故事,生动阐释了贲卦初九爻辞贲其趾,舍车而徒的深刻内涵。它揭示了文饰之道的起点——从基础、细微处着手,强调装饰必须与实用功能相结合,而非独立存在。禹舍弃华而不实的复杂工具,选择最朴素的方式,体现了轻装简从,注重实质的智慧。这种不急于求成、不追求表面繁华的扎实根基之法,为后续更高层次的文饰境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预示着真正的美源于对根本的尊重与锤炼。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