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象:? 水天需(坎上乾下)
卦辞: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含义:心怀诚信,光明亨通,守持正固可获吉祥。有利于渡过大河巨流。需卦上卦为坎,代表水、险陷;下卦为乾,代表天、刚健。象征前方有险阻,但内心刚健有力。它阐述的不是冒进,而是在险境面前耐心等待时机的智慧。强调心怀诚信,坚守正道,光明磊落,如此则能化险为夷,成就大业。
故事:守候者——禹治水前的等待
在尧帝时代,洪水滔天,肆虐中原,民不聊生。一位名叫鲧的领袖奉命治水,但他采用“堵”的方法,九年而无功。他的儿子禹,胸怀大志,决心继承父业,根治水患。但他深知,在巨大的灾难和复杂的局势面前,绝不能轻举妄动。他的准备阶段,正是需卦所描述的“等待”艺术。
第一章:初九 · 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译文:在郊外等待,适宜持守常规,没有灾祸。
含义:在危险的边缘(郊外)等待,距离险境尚远。此时应保持平常心,持之以恒地做准备工作(利用恒),不可躁进,如此便可没有灾祸。
初九故事:
父亲被流放的那天,禹没有哭。
他站在山岗上,看着鲧被押送的背影消失在洪水弥漫的地平线。族人的哭泣声被风声吞没,只剩下滔天洪水的咆哮,像一头永不餍足的巨兽。
“禹,我们怎么办?”长老颤抖着问,“鲧走了,谁带领我们治水?”
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禹身上——这个刚满二十岁的青年,脸上还带着稚气,眼神却已沉淀着超越年龄的沉静。
禹望向远方。洪水吞没了平原,包围了山脚,只剩下他们立足的这片高地,像一座孤岛。
“我们不走。”禹的声音平静却清晰,“但不是留在这里等死。”
他选择了迁居。不是迁往更安全的南方,而是向洪水边缘推进,在一片宽阔的山麓地带扎营。
这里地势高亢,视野开阔,既能观察水势,又保有安全距离。
族人不解:“这不是离洪水更近了吗?”
禹指向脚下:“这是郊野。离险境足够远,离希望足够近。”
营地建起的第一天,禹做了件更让人费解的事。
他没有组织人手去筑堤,而是带着青年们砍伐木材——不是用来堵水,而是用来制作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禹磨着手里的石斧,“父亲用肉身挡水,我们用智慧导水。”
日复一日,营地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坊。
男人们打磨石器,女人们编织藤缆,孩子们收集干燥的芦苇。
禹则带着几个识字的青年,在沙地上画满奇怪的符号——那是他正在绘制的水纹图。
“还在画这些没用的东西!”族叔终于忍不住发作,“你父亲至少还在行动,你却整天写写画画!”
许多人附和:“是啊!难道要等洪水自己退吗?”
禹放下手中的炭棒,抬头时目光如炬:“你们以为父亲败在何处?”
众人沉默。
“败在盲目。”禹指向咆哮的洪水,“这洪水有多大?多深?流向何处?何时涨何时落?父亲一无所知,就贸然去堵。这不是勇敢,是愚蠢。”
他展开一幅刚刚完成的河道图:“我在做的事,就是看清这头巨兽的骨骼。不知道骨骼,怎么驯服它?”
有人小声嘀咕:“那要等到什么时候...”
“等到准备好为止。”禹斩钉截铁,“洪水九年不退,说明堵是死路。我们要找新路,而找路需要时间。”
质疑声渐渐平息,但忧虑从未消失。
禹却像没听见,每天黎明即起,测量水位,记录风向,观察云层。
他发明了一种浮标测速法,用芦苇扎成浮标投入水中,计算流速;
他训练鹰隼探查远方水情,根据鸟爪沾附的泥沙判断水质;
他甚至从老人那里搜集洪前的地貌传说,拼凑出被淹没的地形。
三个月后,第一场秋雨来临。
洪水再次上涨,漫过第一点的山头。恐慌蔓延,有人开始收拾行装。
禹却站在雨中,一动不动地观察水势。
“快走吧!”族人拉扯他。
“再等等。”禹眼睛发亮,“我要看它怎么涨。”
那天晚上,营地边缘被洪水浸没。
人们惊恐地看着水位上升,禹却突然大笑:“我知道了!”
他在雨中展开沙图:“洪水不是平地上涨,是顺着古河道推进!看这里——这里原是黄河故道!”
他指着被淹没的地方:“洪水有自己的路,我们不是在治水,是在还水以路!”
这个发现让所有人震撼。他们第一次意识到,禹的“等待”不是怯懦,是一种更深的智慧。
冬季来临,洪水稍退。
禹组织人手,按照地图挖掘试探性的沟渠。
第一条渠成那天,洪水居然真的分出一支,乖乖流入新河道。
虽然只是细小一支,却让所有人看到了希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这本易经超有料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这本易经超有料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