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宇向秦王进言。
“你?能行吗?连王翦都失利了。”
嬴政闻言一怔,微微摇头。
尽管蒙宇曾领兵灭韩,但韩国本是七国中最弱的一方,秦灭韩实属理所当然。
赵国却不同,其战力仅次于楚国,加之境内多山川河流,不利于秦军远征。
正因如此,秦军屡屡受挫。
如今蒙宇主动请战,嬴政对他领兵取胜并无把握。
蒙宇毕竟年轻,连王翦这样的老将都未能取胜,秦王不信蒙宇能率领秦军打赢这场伐赵之战。
秦国已连续两次攻赵失利,不能再承受一次失败。
否则,秦军的士气将遭受更沉重的打击,将士们也将逐渐失去信心。
“大王,请相信臣,臣愿立下军令状,不灭赵国,绝不回朝!”
蒙宇神色郑重,语气坚决地说道。
听闻此言,秦王嬴政不由一愣。
立军令状意味着破釜沉舟的决心,一旦立下此状,便再无退路。
他未曾料到,蒙宇竟会为伐赵之事甘愿立下此等誓言。
须知,就连老将王翦,亦不敢断言必能一举灭赵。
蒙宇此举,决心何其之大。
倘若未能达成军令状所允诺之事,必将依军法处决。
“不可!你若立下军令状却未能灭赵,华阳公主岂不成了新寡?”
嬴政当即说道。
军令状绝非儿戏,若有违诺,必以军法严惩。
“大王,臣见秦国数十万将士阵亡,心中悲痛。
为使秦国少损兵卒,臣方请命出征。”
“臣若无十足把握,绝不敢轻立军令状。
恳请大王相信,此番出征,臣必能覆灭赵国。”
蒙宇郑重禀奏。
“好!既然你如此胸有成竹——蒙宇听令!寡人封你为伐赵大将军,统率三军,择日征讨赵国。”
嬴政肃然下诏。
“谢大王!”
“只是这出征之日,能否由臣自行决断?为保此战顺利,出征前尚需做些准备。”
蒙宇请示道。
“寡人准了。
出征之前,寡人将亲自为你饯行。”
“你若真能灭赵凯旋,寡人定当重重封赏。”
嬴政郑重许诺。
“谢大王!”
蒙宇躬身领命。
蒙宇并未即刻发兵,而是先行寻到公输仇,拨予他部分人手,命其赶制两万架秦连弩。
公输仇得令后不敢耽搁,立即率领族中弟子与蒙宇调派的数千兵士,在咸阳兵工厂内日夜赶工,全力铸造秦连弩。
这座兵工厂早年以打造农具为主,如今已发展为专司兵器制造的工坊。
其中匠人技艺精湛,兵器制作水准堪称当世翘楚。
经一月奋战,兵工厂终于打造出两万架秦连弩与数十万支弩箭。
这些军械悉数运抵咸阳城外的军营。
赵国骑兵素来骁勇,而这些秦连弩,正是克制赵骑的利器。
骑兵对步兵天然占优,弩箭却是骑兵的克星。
咸阳城外,军营之中。
此日,蒙宇决意发兵征赵,秦王嬴政亲临军营为之饯行。
军营中央已筑起拜将台,嬴政肃立台上。
盖聂佩剑侍立其侧,护卫君王安危。
嬴政面前肃立着一行人,均是此番征战中的重要将领。
人群之中,可见蒙宇、蒙恬、王离、杨瑞和、宋缺等人。
他们身披战甲,面容肃穆,神情端凝。
因前次攻赵之战中,王翦、王贲父子未能建功,此次第三回伐赵,他们并未参与。
然王翦之孙王离,仍随军出征,投身此战。
拜将台四周,军士列阵如云,极目远望,尽见铁甲戎装。
此军营之中,屯兵三十万,人人披甲执戈,军容整肃,杀气凛凛,直贯苍穹。
秦军分车兵、步兵、骑兵与水兵四类。
平原诸郡多置骑兵、车兵,山地诸郡常设步兵,沿江临海之地则多编水军。
车兵虽非军中主力,仍为战阵编列中不可或缺之部分。
车兵有独立成队者,亦有与步兵、骑兵协同编组者,甚或有与步、骑三者共组之阵。
车兵可独当一面,亦能配合作战,乃车、步、骑联战中重要力量。
车兵多用于平原冲杀,进攻可破敌阵,守御则以车为垒,阻敌攻势;行军之际常列前锋与两翼,以护全军。
战车皆木制单辕,驾四马——两骖两服。
车上立甲士三人:御手居中,车左、车右分立两侧,皆披金属铠甲。
御手驭车控马,双手暴露,易受攻击,故护甲尤为严密,披膊覆臂至腕,手着护甲,颈有颈护,腿缚胫缴。
战车备长柄矛、钺各二,弓弩亦各两套,间或配有盾与弩架。
远则以弩箭袭敌,近则以矛钺相搏。
每车附属步卒八人,装备与寻常步卒相类,其责在协同战车,既护车驾周全,亦借战车之蔽扩大战果。
步兵为秦军之主体。
步兵机动灵活,能适应各类地形天候,尤擅险阻复杂之战局,故其编制装备皆较他兵种繁复,运用亦更广泛。
喜欢大秦:我的老婆是华阳公主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大秦:我的老婆是华阳公主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