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巴郡边关,二人会面。伊籍开门见山:永年兄如此急切寻我,必有要事,不妨直言。
张松抚掌笑道:机伯果然爽快!不愧是征南将军麾下第一说客,今日一见,名不虚传。
伊籍心知对方必有求于己,便顺势恭维:永年兄身为益州别驾,坐拥天府之国,又是刘益州心腹,岂不比我快活?
寒暄过后,二人终于切入正题。
机伯兄,我专程到武都边界找你,就是想劝你别走汉中回去。你上次不是从巴郡绕道去西凉的吗?
这次为何不按原路返回,偏要走张鲁控制的汉中呢?
张松这番话让伊籍先是一怔,随即笑道:
汉中不也是益州牧管辖之地吗?既已得到刘益州准许,走汉中能快些赶回荆州。
毕竟任务已完成,自然想抄近路早些回去。
张松见状轻叹道:
机伯有所不知,汉中名义上属益州,但太守张鲁实在是个异类。
他家祖孙三代靠五斗米教起家,把汉中变成了 ** 王国,根本不听调遣,还经常与我主作对。
你若持我家主公的令牌过境,反而会惹来麻烦!
听闻此言,伊籍神色顿变:
原来如此!多亏永年兄特意相告,否则我冒失走汉中,恐怕要被扣押了。
真得好好谢谢永年兄!
见伊籍行礼致谢,张松眼中精光一闪:
可惜益州虽据天险,张鲁攻不进来,可我们跟他交手总是输多胜少。
我正想建议主公,请征南将军派兵相助平定张鲁,不知意下如何?
张松亮出真实意图后,伊籍心中暗忖:
若真能如此,正符合主公图谋益州的计划,简直是天赐良机!
看来张松也看出刘璋无能,想借此投靠我方。
想到这里,伊籍立即热络回应:
此事需禀明主公定夺,但永年兄这番情谊,在下铭记于心。
回荆州后,定当立即向主公禀报!
得伊籍答复,张松心中稍安。他本就因刘璋懦弱,欲在曹操与寇封间择一明主投效。
几经权衡,张松认为年轻的寇封更具雄主之资,故特遣人联络伊籍,意在结下善缘,为日后铺路。
……
与此同时,戚继光攻取广陵郡后,徐州境内再无抵抗之师。
不出三日,杨再兴与罗成尽收东海、下邳二郡。李成、张先率军驻守二地,戚继光则亲取琅琊、彭城。
至此,徐州五郡皆归戚继光掌控。
消息传至吴郡,寇封闻讯大笑:戚将军不愧当世名帅!半月内全取徐州,此等功业古今罕有!
众文武亦笑而贺道:主公已据徐、扬二州,四州疆土连为一片,足可与曹操逐鹿中原!
戚将军之才确属绝世,与岳飞 ** 此策,智勇双全,实乃当世无双!
庞统抚掌戏言:照此看来,我这军师之位怕是坐不久矣!语带钦佩,毫无讥讽之意。
诸葛亮亦含笑附和:士元所言不差。此番谋取徐州之策,纵使我等亦未先察,着实惭愧。言罢微露赧色。
——纵使诸葛这般谋士,若无岳飞提点,未必能料到此等战机。
当前
---
此刻,两位顶尖谋臣竟感受到来自武将的威压!
乱世之中,武将智谋竟可比肩军师,当真不凡!
然此局面,众文武皆感荣耀——既与寇封同气连枝,其势愈强,众人地位愈固。
寇封朗笑道:孔明、士元何必自谦?取徐州虽是戚继光、岳飞之功,然二位早已名震天下!今既得徐州,诸君以为当如何防备曹操反扑?
庞统敛容摇扇,沉声道:主公明鉴,曹操虽奸诈却非短视之人。依当前战略,其必舍徐州而攻西凉,唯有先灭马腾、韩遂,方能全力与主公交锋。故操今年断不会出兵。
诸葛亮颔首应和:士元所言极是。时近隆冬,用兵不易。且于曹操而言,取西凉最为紧要。至于我方——稍顿后郑重行礼:新得扬、徐二州已达极限,未来两年宜休养生息。孙权三世经营扬州,曹操久据徐州,皆需时日安抚民心。待两州稳固,再图益州未迟。
寇封听罢,深以为然。
寇封深知诸葛亮所言非虚,此次攻占徐扬二州,他的疆域几乎翻了一番。
原本麾下四十万大军分散驻防,勉强维持各处要地,已无力继续开疆拓土。
更何况,新占之地民心未附,至少需数年方能稳固。荆州等地早已不堪重负,多年积攒的钱粮也濒临耗尽。
若再 ** 扩军,府库必然难以支撑!
如此情形下,寇封确实该暂缓攻势,转而休养生息。
诸葛亮说罢,一众文臣纷纷赞同,提议休整数年再图征战。
武将们却不以为然——唯有沙场建功,方能博取封侯之赏,自然不愿就此停战。
寇封闻言朗声笑道:此事我早有计较。民心未聚、粮饷见底,不过小事一桩。孔明、士元莫非忘了?
先前提及的土豆,伯温来报已收获两季,荆南四郡尽数栽种。待秋收之后,纵有四州之地、千万黎民,也足堪供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