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焦躁地握紧佩剑:公瑾!我岂不知唇亡齿寒之理?但寇封那黄口小儿斩杀我江东大将,歼灭两万精锐,此恨如何能消?更何况若蔡瑁当真......
见主公仍执迷于旧怨,周瑜眼底闪过一丝无奈。当初若由他统兵,何至于折戟沉沙?说到底,还不是孙权刚愎自用拒绝启用他?
不过这场惨败倒让孙权终于醒悟:要开拓疆土,非要周郎出马不可。
思及此处,周瑜整肃神情再度谏言:
周瑜神色从容,语气中透着赞赏:主公无需忧虑,能与我江东抗衡的寇封,岂会轻易败于蔡瑁之手?
不出三日,寇封大捷的消息必将震动天下!
孙权虽然不悦周瑜对寇封的推崇,但细想之下确有其理——若寇封连蔡瑁都敌不过,又怎能击溃江东两万精锐?
正思索间,快马来报:寇封遣甘宁率两万伏兵大破蔡瑁十万大军,生擒主帅,斩杀张允,战果辉煌!
堂内霎时寂静。周瑜眉头深锁,沉声道:曹操虽是眼前之患,但若击退曹军......寇封必成江东心腹大患!
孙权默然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懊悔。他忽然想起当初拒绝寇封索要甘宁的往事——那员如今立下奇功的猛将,本该是江东的支柱!
刘玄德近日可有动作?周瑜突然话锋一转。
孙权嘴角微扬。玩弄权术正是他的拿手好戏。当日刘备提及与亡父的交情,他便顺势将这位安置在柴桑。三个月来,刘备始终深居简出,但孙权心知肚明:随着曹军压境,这位擅长周旋于诸侯间的枭雄,迟早会成为棋盘上的关键棋子。
江东当前最紧缺的正是这些!
确实,江东虽人才济济,但真要找出能与关张比肩的猛将,还真没有!
就算是太史慈和当年的孙策,比起他们二人也稍逊一筹!
因此,孙权即便清楚刘备是个老谋深算之人,善于笼络江东民心,也舍不得现在杀他!
至少在曹操这个大敌当前时,不会动手!
这就给了刘备极大的操作空间。
毕竟顶着大汉皇叔的名号,总有人对他格外热情,近来江东开始流传一些闲言碎语,声称刘皇叔一到,曹操必不敢南下,即便来了也是惨败!
听到这些传言,孙权勃然大怒,心知肚明这是刘备自己散布的言论,但为免落得心胸狭窄的骂名,只好隐忍不发。
于是,在孙权授意下,江东又传出童谣,说刘备是个灾星!
这老家伙走到哪儿,哪儿就起战火,从平原到徐州,再到荆州!
连义子都忍心杀害,真是狼子野心!
一时间,刘备在江东的声望骤降,百姓纷纷请求孙权将其驱逐。
这般局面,孙权也有些措手不及,若真赶走刘备,对抗曹操岂不少了两员虎将?
况且,孙权心里清楚,曹操南下与否,根本不是刘备能左右的,赶不赶人,曹操都会来!
无奈之下,孙权立即召见周瑜和鲁肃商议,叹道:
公瑾、子敬,如今江东百姓都盼着我赶走刘备,依你们看,该如何是好?
说完,周瑜和鲁肃对视一眼,鲁肃率先开口道:
主公,曹操已有南下之意,中原兵马调动频繁,想必不日便会出兵!
玄德此刻兵不过百,然其麾下云长、翼德皆万人敌,实为抗曹之利器!
吾以为玄德必不可逐,留之有益而无害!
鲁肃此言一出,仲谋颔首,遂将目光投向公瑾。
公瑾见状,从容笑道:敢问主公,可慕云长、翼德之勇否?
仲谋闻言笑叹:二人武勇冠绝当世,吾岂不慕?然刘关张义结金兰,慕之奈何?
公瑾嘴角微扬:昔日桃园结义,云长在曹营时尚且千里走单骑。欲收此二人绝无可能,然可使之为江东之矛,共抗曹贼。
唯有抗曹之时,使玄德意外丧于曹军之手,则关张必与曹贼不死不休。纵使二人殉主,亦强过为敌。若其欲报兄仇,便是主公良机!
仲谋与子敬闻言皆动容,仲谋急道:公瑾速道其详!
见二人急切,公瑾成竹在胸:届时主公安抚二人暂居江东,领兵伐曹为兄 ** 。当今天下唯刘琦与主公可抗曹,然刘琦与关张有隙,必不相投。
故唯有投效主公一途!
公瑾一番筹谋,令仲谋喜形于色,恍若已得关张。
子敬与仲谋计议,皆以为此策可行。
即便关、张二人不肯归附,江东也并无损失。
若能得此猛将相助,江东缺将的困境便可迎刃而解,届时问鼎中原亦非妄想!
与此同时,寇封妥善处置完战事后续事宜,立即召集帐下众将齐聚一堂。
众将望着甘宁,对这位被主公破格提拔的水军都督已是心悦诚服——这哪是什么寻常水寇,分明是天生将才!
甘宁目光灼灼地凝视寇封,郑重抱拳朗声道:末将幸不辱命!
寇封含笑扶起爱将,他深知甘宁心中块垒。当初力排众议启用水寇为都督,这沉甸甸的信任既让甘宁铭感五内,更令他如履薄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我,刘封,改姓定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