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盘沟集团筹备会的第三个议题,是选举集团董事长。红木长桌旁,三十多双眼睛齐刷刷地看向主位旁的许青山,所有人心里都默认,这个承载着磨盘山未来的位置,非他莫属。可就在工作人员刚要分发选票时,一直沉默着翻看材料的王振山突然站起身,右手紧紧攥着一份折得整齐的信纸,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声音沉稳得像磨盘山的老青石:“各位,先等一下。我提议,由许青山同志担任磨盘沟集团董事长,同时,我辞去磨盘山食品公司董事长职务,往后全力支持集团发展。”
会议室瞬间静得能听见窗外的风声,连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都戛然而止。
许青山猛地抬头,眼里满是错愕,连忙起身快步走到王振山身边:“王叔,您这是干什么?您是公司的元老,是磨盘山的顶梁柱,没有您当年带着大伙开山种薯、建粉条坊,就没有咱们今天的规模,这董事长之位,您坐得稳稳的,没人能替!”
“是啊王叔,您可不能走!”李二狗“噌”地站起来,粗嗓门打破了寂静,“当年您带着我去县城跑销路,大雪天在供销社门口蹲了三天三夜,这份情我们都记着!”赵铁柱也跟着附和,手里的钢笔重重拍在桌上:“您要是退了,我们心里不踏实!”底下几个跟着王振山打拼了十几年的老伙计也纷纷开口,七嘴八舌地劝着,语气里满是不舍。
王振山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安静,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掩不住的感慨:“我今年五十八了,脑子转得慢了,跟不上现在的新潮流了。你们看,集团要搞线上销售、要做品牌包装,还要开拓国际市场,这些都是青山他们年轻人的强项。我留在这个位置上,守着老规矩不放,反而会束缚大家的手脚。”他拿起桌上的搪瓷杯,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指尖轻轻摩挲着杯身上早已掉漆的“劳动模范”字样,那是他十年前获得的荣誉。
“我从三十岁就跟着青山他爹在山坳里种红薯,后来又跟着青山开粉条坊,看着磨盘山从一个只能勉强糊口的小作坊,变成现在有三百多个工人、年销售额破千万的公司,再到如今要组建集团,心里比谁都高兴。”他顿了顿,目光缓缓扫过满屋子熟悉的面孔,从李二狗的络腮胡看到赵铁柱的老花镜,语气里带着几分哽咽,“我退下来,不是不管磨盘山了,是换个方式给大家搭梯子、铺路。”
众人还想再劝,王振山却抬手制止了,脸上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其实我已经跟县里递了申请,接下来会专心筹备县政协的工作,也算是换个岗位继续为咱们农民办事。”
话音刚落,会议室的门就被推开了,县委组织部的张部长带着两名工作人员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份红头文件。“正好,我给大家带来个好消息!”张部长笑着走到台前,清了清嗓子宣布,“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任命王振山同志为县政协副主席,主要负责农业产业化、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即日上任!”
这个消息像一颗石子投进平静的湖面,让所有人都愣住了,紧接着会议室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比刚才选举董事长时还要热烈。许青山快步上前,紧紧握住王振山的手,眼眶瞬间红了:“王叔,谢谢您!您这哪里是隐退,分明是高升!以后磨盘山还要靠您多帮衬!”
王振山拍了拍他的肩膀,笑得满脸欣慰,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傻小子,我这辈子都是磨盘山的人。以后县里有农业补贴、产业化扶持这些政策,我肯定第一时间给咱们集团争取,也算给公司添一把官方的保护伞,让你们放手去干!”
众人这才明白,王振山主动让贤,早有深意。一方面是为了让许青山等年轻人能放开手脚推进集团化改革,引进新设备、开拓新市场;另一方面也是接受了县里的邀请,借着县政协副主席的身份,把磨盘山的农业产业做得更大。这样一来,他既能发挥自己在农业领域摸爬滚打几十年的经验,又能为磨盘沟集团搭建起与官方沟通的桥梁,成为公司在体制内的“代言人”。
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飞回磨盘沟,不到半天时间,村民们就自发地聚到了村口的老槐树下。王振山家的院子里挤满了人,有送鸡蛋的,有送自家种的青菜的,还有几个老太太拉着他的手絮絮叨叨地哭。老叔公拄着根枣木拐杖,颤巍巍地走到王振山面前,浑浊的眼睛里满是赞许:“振山这孩子,打小就实在,一辈子为了磨盘山的乡亲们忙活,现在退下来了还想着大家,真是难得的好人啊!”
王振山弯腰扶住老叔公,声音温和:“叔,我虽然不在公司任职了,但磨盘山永远是我的根。以后村里谁家有困难,不管是种地还是过日子,随时都能找我,我王振山绝不推辞!”他看着眼前熟悉的村庄,远处的磨盘山在夕阳下泛着青灰色的光,村口的老槐树叶子沙沙作响,像是在为他送行,心里满是眷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重回1977:我靠摆烂种田致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重回1977:我靠摆烂种田致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