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半,天光未亮,城市还沉浸在稀薄的雾气与睡意之中。公孙小刀却已经睁开了眼睛,不是因为自然醒,而是因为太阳穴传来一阵阵熟悉的、如同低电量报警般的抽痛。
【精神消耗过度。建议补充睡眠或摄入高能量食物。】
脑内冰冷的自我评估一闪而过。她揉着额角坐起身,看了一眼旁边沙发上还在熟睡、眉头却依旧微微皱着的公孙一琢。昨晚辅导他“游戏化”学习到深夜,虽然那小子最后似乎摸到了一点门道,但她自己的大脑却像是又跑了一场全程高速运算的马拉松。
不行,不能停。债务的利息可不会因为她精神疲惫而停止计算。
她悄无声息地起身,用冷水洗了把脸,试图用物理刺激压下那恼人的头痛。镜中的少女脸色苍白,眼底带着无法掩饰的倦色,但那双眼睛深处,却像是有永不熄灭的冷火在燃烧。
今天的目标很明确:继续开拓“业务”,赚钱,搜集信息。
她拿起那台旧手机,点开昨天那个代写情书的客户对话框。对方果然发来了好几个室友和朋友的咨询请求,看来“大神”的名号在小范围内传开了。
【接单。老规矩,先提供详细信息。难度分级,基础款200,深度分析定制款500。】她手指飞快地敲定价格,没有丝毫客气。知识有价,她的时间和精力更是奢侈品。
处理完几个简单的线上咨询订单后,天已蒙蒙亮。楼下传来嘈杂的人声和三轮车的响动——早市开了。
公孙小刀准备下楼买点最便宜的青菜和面条,却正好在楼道口撞见了愁眉苦脸的邻居张阿姨。张阿姨手里拎着个空菜篮子,正对着手机唉声叹气。
“…哎呀,那可怎么办呀!说好的三块五一斤,怎么一到摊位上就变四块了?这菜金子做的啊?”
公孙小刀脚步顿住。“细节捕捉:张阿姨,退休职工,节俭,常去早市。目标:购买蔬菜。痛点:价格波动与心理预期不符。情绪:焦虑、不满。”
“逻辑推导:菜市场价格博弈是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典型场景。买卖双方对成本、心理价位、市场需求的信息掌握不对称。卖方拥有定价主动权,但买方可通过策略影响其决策。”
一个念头闪过。或许…这也是一个“业务”场景?
“张阿姨,怎么了?”公孙小刀走上前问道。
“哎,小刀啊,”张阿姨像是找到了倾诉对象,“就门口那早市,那个卖菠菜的老李头!昨天还说三块五,今天非说进价涨了,要四块!这不是坐地起价吗?可我孙子今天就馋菠菜馅饺子…”
“我帮您去看看?”公孙小刀语气平静。
“啊?你…你去有啥用?”张阿姨一愣。
“试试看。您跟在我后面,先别说话。”小刀说着,朝早市走去。张阿姨将信将疑地跟上。
早市里人声鼎沸,充满生机,也充满着小市民的精明与计较。小刀径直走向那个卖菠菜的摊位。摊主老李头是个精瘦的中年人,眼神里透着生意人特有的油滑。
“老板,菠菜怎么卖?”小刀问,声音不大,却清晰。
“四块一斤,好着呢,你看多水灵!”老李头熟练地报价。
小刀没看菜,而是目光快速扫过摊位:菠菜的品相确实不错,但量不大。旁边堆着一些品相稍次的同品种菠菜。她脑内瞬间调取附近几个菜市场的日常价格数据、近期天气预报(影响蔬菜供应)、以及这个时间段的人流量模型。
“分析:1. 品相好的菠菜成本较高,但并非不可议价。2. 早市刚开始,卖家倾向于开高价试探。3. 卖家存在将次品搭售或尽快卖出好品的动机。”
“四块贵了。”小刀开口,不是讨价还价的语气,而是陈述事实的语气,“斜对面巷子里的批发市场,同等品相批发价不超过三块二,算上你的摊位费和损耗,三块六你有得赚。而且,”她指了指那堆次品,“这些你再放半天,蔫了就只能卖两块了吧?不如好菜快出,带动次品一起走量。”
老李头愣住了,他卖菜十几年,没见过这么砍价的。这小姑娘说的数字…好像比他心里算的还准?!
“你…你瞎说什么呢!哪有三块二,进价都不止!”他试图反驳,但底气明显不足。
“进价三块一毛五。”小刀报出一个更精确的数字,这是她根据近期蔬菜流通链数据和运输成本心算出来的,“如果你是从城南批发市场进的货。如果是城北,那你的运输成本更高,但菠菜品相应该更好一点,显然你不是。”
老李头张大了嘴,彻底懵了。这姑娘是干嘛的?稽查队的?不对啊,没穿制服啊?
张阿姨在后面看得目瞪口呆。
小刀继续施压,语气依旧平稳:“现在是六点十分,早市人流高峰在六点半到七点半。你确定要把时间浪费在跟我争论这几毛钱上,而不是快点做成开张生意,讨个好彩头?三块六,这位阿姨买两斤。你旁边那次品,她如果也要,一块五一斤,搭着卖。你清库存,她得实惠。双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老弟闪开,让姐来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老弟闪开,让姐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