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二,是靠山屯及周边村落走亲访友、互道祝福的日子,更是一年一度的大型庙会举办之日。这庙会设在离靠山屯五六里地外的山神庙前,那山神庙供奉着当地村民信奉的山神和土地神,据说十分灵验。山神庙前地势开阔,依山傍水,是举办庙会的绝佳场所。每年这一天,附近十里八乡的村民都会不约而同地赶来,庙会的热闹程度,比除夕的社火、初一的高跷还要盛上几分。
天刚亮,马骥就跟着石头一家出发了。石头爹穿着新做的蓝布长衫,手里提着给亲戚准备的糕点和酒;石头娘穿着花布棉袄,挎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水壶和干粮;石墩穿着一身小红袄,蹦蹦跳跳地走在最前面,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庙会上的糖人和杂耍。
一路上,只见三三两两的村民,穿着新衣,提着礼物,说说笑笑地朝着山神庙的方向走去。有的是一家人同行,有的是邻里结伴,还有的是年轻的后生姑娘们,脸上带着羞涩的笑容,相互打趣着。人流越聚越多,到了山神庙附近,已经是摩肩接踵,人声鼎沸。
还未走近山神庙,一阵阵喧嚣声浪便已扑面而来——小贩的吆喝声、杂耍的锣鼓声、孩子们的欢笑声、大人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热闹非凡的市井交响曲。空气中更是混杂着各种诱人的香气:烤肉的焦香、油炸点心的甜香、糖人的甜腻、香烛的烟火气、还有各种小吃的独特味道,丝丝缕缕,钻进鼻腔,让人食指大动,口水直流。
马骥跟着石头一家挤进人群,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惊呆了。这哪里是简单的庙会,简直就是一个古代版的“超级嘉年华”!山神庙前的空地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种摊位,鳞次栉比,延绵出去足足有半里地,一眼望不到头。
摊位的种类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最显眼的是各种卖吃食的摊位,一个个幌子迎风招展,上面写着“冰糖葫芦”“糖人糖画”“芝麻烧饼”“羊肉汤”“馄饨”“麻花馓子”等字样,引得食客们排起了长队。
马骥首先被一个冰糖葫芦摊位吸引了。那摊位前,一个老汉正麻利地将红彤彤的山楂串成串,蘸上熬得晶莹剔透的糖浆,放在案板上冷却。一串串冰糖葫芦红彤彤、亮晶晶,裹着厚厚的糖衣,看着就诱人。“石墩,要不要吃冰糖葫芦?”马骥笑着问。
石墩眼睛一亮,使劲点头:“要!要!马大哥,我要两串!”
马骥掏出铜钱,买了三串冰糖葫芦,递给石墩一串,石头娘一串,自己留了一串。他咬了一口,山楂的酸甜与冰糖的甜脆完美融合,汁水充盈,酸甜可口,瞬间唤醒了味蕾。“真好吃!”马骥忍不住赞叹道。
旁边是一个糖人摊位,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艺人正坐在小板凳上,手里拿着一个铜勺,舀起滚烫的糖稀,在一块光滑的青石板上飞快地作画。只见他手腕转动,糖稀如银丝般流淌,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龙就出现在石板上,龙身蜿蜒,鳞片分明,引得周围的孩子们阵阵欢呼。老艺人又用小木棍沾了沾,将糖龙挑起来,递给一个孩子,那孩子接过糖龙,爱不释手,舍不得吃。
马骥看得入了迷,也凑过去,让老艺人给自己画了一个孙悟空造型的糖人。老艺人手法娴熟,几下就勾勒出了孙悟空的模样,头戴紧箍咒,手持金箍棒,神态灵动,惟妙惟肖。马骥拿着糖人,心里美滋滋的,舍不得下嘴,只在边缘舔了一口,甜丝丝的,回味无穷。
石头娘拉着马骥,又来到一个烧饼摊位前。那摊位上的烧饼刚出炉,金黄酥脆,表面撒满了芝麻,散发着浓郁的麦香和芝麻香。石头娘买了三个,递给马骥一个:“马先生,尝尝我们这儿的芝麻烧饼,刚出炉的,可香了!”
马骥接过烧饼,咬了一大口,外皮酥脆,内里松软,麦香混合着芝麻的香气,越嚼越香,满口生津。“好吃!比城里卖的还香!”马骥一边嚼一边说。
除了这些,还有热气腾腾的羊肉汤摊位,雪白的羊肉、浓郁的肉汤,撒上葱花和香菜,香气扑鼻;有炸得金黄酥脆的麻花和馓子,嚼起来嘎嘣作响,咸香可口;还有卖干果、蜜饯的摊位,花生、瓜子、红枣、蜜饯山楂,应有尽有,让人眼花缭乱。
马骥的嘴几乎就没闲着,跟着石头一家,一路走一路吃,肚子很快就填得半饱。但他还是忍不住,又被一个卖“搅搅糖”的摊位吸引了。那摊位上,一个大铜锅里装着黏稠的麦芽糖,小贩用两根竹签挑起一团,递给顾客,让顾客自己拉扯搅和。马骥也买了一份,学着别人的样子,用两根竹签不停地拉扯、缠绕,麦芽糖在拉扯中渐渐变得雪白、黏稠,还带着韧性。他玩得不亦乐乎,结果一不小心,糖丝粘到了头发上,引得石头一家哈哈大笑。
除了吃食摊位,庙会上更多的是卖各种玩具和日用百货的摊位。有卖泥塑娃娃的,娃娃的脸蛋红扑扑的,穿着花衣裳,憨态可掬;有卖拨浪鼓的,轻轻一晃,就发出“哗啦哗啦”的声响,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还有卖木制小刀小枪的,做得十分逼真,引得男孩子们纷纷驻足;色彩鲜艳的风车、各式各样的脸谱面具、针头线脑、布匹杂货、农具器皿……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山歌行之时空浪游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