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孩子为了反抗标签,会故意做出相反的极端行为,比如被说“内向”的孩子故意在课堂上捣乱,反而影响成长。
2. 六大技巧:帮孩子摆脱标签束缚
要让孩子摆脱负面标签的束缚,家长需要改变语言和行为习惯,用积极的方式看待孩子,帮助他们建立全新的自我认知。
(1)捕捉闪光点:让孩子看到全新的自己
每个孩子都有多面性,即使被贴上负面标签,也会有表现出相反特质的时刻。
家长要善于捕捉这些闪光点,及时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另一面。
比如被说“胆小”的孩子,某天主动和陌生人打招呼,要及时肯定“你今天主动和阿姨打招呼,特别勇敢”;
被说“马虎”的孩子,某次认真检查作业并改正错误,要表扬“你这次写作业很细心,主动发现并改正了错误,做得很好”。
这些具体的肯定,能让孩子明白“我不是天生胆小/马虎,我也可以勇敢/细心”,逐渐打破负面标签的限制,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2)创造机会:让孩子重新认识自己
除了捕捉现有闪光点,家长还可以主动创造机会,让孩子在新的场景中展现自己的能力,从而改变对自己的认知。
比如孩子被贴“内向”标签,可多创造社交机会:邀请孩子的好朋友来家做客,让孩子负责招待;
带孩子参加社区亲子活动,鼓励孩子主动和其他小朋友互动;
让孩子在家庭聚会中分享自己的小故事。
在这些活动中,孩子会发现自己能和别人愉快相处,逐渐摆脱“内向”的标签。
比如孩子被贴“笨”的标签,可创造简单的成功机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完成后及时肯定;
给孩子推荐简单的益智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明白“我并不笨,很多事情我都能做好”。
(3)侧面肯定:让孩子无意中听到正面评价
孩子往往更相信家长在背后对自己的评价。
家长可以在孩子能听到的范围内,向家人、朋友或老师讲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让孩子无意中听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比如和家人聊天时说“孩子最近进步特别大,以前不敢举手发言,现在经常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
和老师沟通时说“我发现孩子越来越勇敢了,遇到不懂的问题会主动请教”;
和朋友聊天时说“孩子做事很有耐心,拼拼图能坐一下午,特别专注”。
这种侧面的正面评价,比直接对孩子说更有说服力,能让孩子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能力,摆脱负面标签的束缚。
(4)以身作则:示范如何面对不足
家长的行为和态度对孩子有着深远影响。
如果家长在面对自己的不足和失败时,能表现出积极改进、勇于尝试的态度,孩子也会受到感染,学会用同样的态度看待自己的问题。
比如家长工作中犯了错误,不用抱怨“我太笨了”,而是可以和孩子说“妈妈工作中出现了一个失误,虽然有点遗憾,但我会总结经验,下次做得更好”;
家长尝试新事物失败了,可说“这件事虽然没成功,但我学到了新的方法,下次再试试”。
家长用实际行动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不足,重要的是愿意改进、勇于尝试”,孩子会受到鼓舞,不再被负面标签定义,而是主动寻求进步。
(5)铭记高光时刻:用过往成功激励当下
孩子过去的经历中,一定有过展现优秀特质的高光时刻。
家长要铭记这些时刻,在孩子被负面标签困扰时,适时提及,用过往的成功激励当下的孩子。
比如孩子因为“不敢上台”而退缩时,可说“妈妈记得你去年在幼儿园表演节目时,虽然有点紧张,但还是完整地唱完了歌,当时你特别勇敢”;
孩子因为“马虎”出错而沮丧时,可说“上次你做手工时,把每个细节都做得很到位,还主动检查了好几遍,那时候你特别细心”。
用孩子自己的成功经历作为例证,能让他们更有说服力地相信“我有能力做到更好”,从而鼓起勇气挑战自我,摆脱标签束缚。
(6)正向引导:孩子故态复萌时的正确回应
当孩子偶尔表现出负面标签对应的行为时,家长不用指责“你果然还是这么胆小/马虎”,而是要表达感受和期望,引导孩子改进。
比如孩子再次退缩时,可说“我不喜欢你这样退缩,妈妈相信你有勇气尝试一下”;
孩子再次马虎出错时,可说“看到你因为马虎出错,我有点担心,相信你下次会更认真地检查”。
这种回应没有强化负面标签,而是表达了对孩子的信任和期望,能鼓励孩子正视自己的行为,主动改进,而不是破罐破摔。
沟通是一段旅程,而非终点,请将爱转化为每日的实践
亲子沟通从来不是一门需要完美掌握的学问,而是一段需要耐心陪伴、共同成长的旅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认知暴击50本神作的逆天改命书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