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本身,已被编码为信标。
只有那些“不懂规矩”的后来者,那些不知晓原始密码的外人,才能在无意中读懂这层用“失败”写就的语言。
入夜,白桃悄然来到钟山脚下,找到那间几乎被人遗忘的铁匠铺。
铺子的主人赵铁匠,是个沉默寡言的汉子,三十年未曾离开过这里。
他的墙上,还挂着一把锈迹斑斑的药锄,那是白景明当年亲手交给他保管的药王宗信物。
白桃没有多言,只递上一张图纸。“赵师傅,请您帮我打一口锅。”
赵铁匠接过图纸,眉头紧锁。
那图纸上的锅,比例古怪,锅壁厚薄不均,甚至在几个特定位置标注着要刻意加入铜、锌等杂质,并用特殊的淬火手法,使其产生细微的龟裂。
这不是在打锅,倒像是在制造一件次品。
但他什么也没问,只是点了点头,将那把药锄从墙上取下,沉声道:“三日后来取。”
三日后,白桃拿到了一口看似粗制滥造,实则暗藏玄机的铁锅。
她将这口锅带到城中一处早已废弃的节点小院里,按照图纸的指示,将锅架在冰冷的旧灶台上。
接下来的几天,她每天只在固定的时辰来此,用这口锅烧一锅清水,烧开即走,不留烟火。
第七日,当她再次返回小院时,眼前的一幕让她怔住了。
院中竟有三位素不相识的路人,一个卖货郎,一个教书先生,还有一个提着菜篮的大嫂,他们正自发地往灶膛里添着柴,让那锅清水始终保持着微沸的状态。
白桃上前询问缘故。
教书先生扶了扶眼镜,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说来惭愧,我昨夜做了个梦,梦见一位穿着药袍的老夫人,指着这院里的锅,那锅身上有道裂纹,她对我说:‘这儿还热着,别让它冷了。’我今早路过,鬼使神差就进来了,没想到他们二位也是……”
卖货郎和大嫂连连点头,说辞竟与他大同小异。
白桃的目光落在锅身上那道赵铁匠精心打造的裂纹上。
热气正从裂口丝丝缕缕地冒出,像是一道永不愈合的伤口,也像是一个永不中断的呼吸。
而在金陵城另一端,戒备森严的日军实验室内,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他们截获了“焦锅”可能是新载体的模糊情报,立刻组织了顶尖的化学与物理专家,试图模拟“金陵炊事误差曲线”。
他们用最精密的仪器控制温度,用最标准的成分分析米质,用光谱仪测量火焰的每一丝波动。
然而,无论他们如何精确地复制“烧糊”这个过程,实验室里的共振信号探测器始终一片死寂。
一名年轻的研究员在实验记录本上,用颤抖的笔迹写下了结论:“我们做得太准了,反而死了。”
与此同时,南京城内,一条被雨水打湿的小巷里,一个五岁的小女孩正蹲在屋檐下,她把从锅里偷挖出来的焦饭团,仔细地捏成一个个小球,再小心翼翼地塞进一个泥巴捏成的“小锅”里。
她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歌谣:“火要歪,饭要黑,天清地宁才不累……”
雨水顺着青瓦屋檐滴落,敲在石板上,发出“嗒……嗒、嗒……”长短交错的声响,轻柔而绵长,如风吹过树梢,在寂静的雨巷中,仿佛一阵洞穿一切的窃笑。
那正是八卦中的“巽”卦之音,风行草偃,无孔不入。
这天傍晚,白桃刚送走前来交换情报的周砚,一个穿着黑色短衫的年轻人便敲响了她的房门。
他神色肃穆,递上一张折叠整齐的白麻纸。
纸上没有多余的字,只用工整的毛笔小楷写着一个地址,以及一行字:
“城东老药工刘伯安今夜子时魂归,遵其遗愿,恭请药王宗白氏后人,为其行入殓正骨之礼。”
喜欢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桃花雪:1937卦变金陵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