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第一堂语文课的“余震”,比彦宸预想的还要长一些。
大约过了一周,那篇让他经历冰火两重天的《铁杵边的启发:一次“震撼”点亮“诗仙”之路》,在略去了末尾关于分数和吴老师自我剖白的那部分争议性内容,并经过吴老师亲自圈阅修订后,赫然出现在了学校主干道旁那一长溜最引人注目的宣传栏里,作为“高一年级优秀作文选登”之一。文章的末尾,还破天荒地附上了一句指导老师的简短评语——“此文胜在思辨,贵在敢言。望青年学子,既能脚踏实地,亦能仰望星空。——吴济民”。
这评语,不偏不倚,既肯定了文章的价值,又隐晦地提醒了其“适用范围”,与吴老师当日课堂上的那番苦心遥相呼应。
始作俑者彦宸,对此倒是表现得颇为淡定,或者说,是刻意表现得淡定。他依旧是那副上课偶尔走神、下课生龙活虎的模样,只是在面对吴老师的目光时,少了几分以往的嬉皮笑脸,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敬畏与……释然。那七十九分带来的郁闷,似乎真的被吴老师那番推心置腹的“保护与期许”给化解了大半。
这天中午,阳光被厚重的云层遮蔽得严严实实,天色阴沉得厉害,像是憋着一场迟迟不落的雨。午休铃声刚刚响过,学生们如同出笼的小鸟般涌向食堂或是操场。张甯吃过午饭,独自一人慢慢踱回教学楼,习惯性地路过宣传栏。她一眼就瞥见了彦宸的那篇“大作”,嘴角不由自主地泛起一丝浅笑。这家伙,还真是……出名了。
她正准备收回目光,却意外地发现,彦宸本人居然也站在宣传栏前。他背对着她,微微仰着头,身形站得笔直,一副聚精会神的样子。
张甯心中一动,玩心顿起。这家伙,难道还真这么自恋不成?自己的作文被贴出来了,就这么迫不及待地站在这里,一遍遍地欣赏,接受路过同学或明或暗的“注目礼”?这也太……符合他那有点小臭屁的性格了。
然而,当她走近,顺着彦宸的目光望去时,却微微一愣。
彦宸所站的位置,并非是那几篇“优秀作文选登”的区域,而是更靠边一些,专门用来张贴近期重要报纸的“时事纵览”一栏。那上面,用图钉固定着几份近期的《人民日报》和本市的《晚报》。此刻,彦宸正全神贯注地盯着其中一张《人民日报》的版面,眉头微微蹙着,表情异常严肃,与平日里那个嘻嘻哈哈的少年判若两人。
张甯心中好奇,也凑近了些,定睛看去。那是一篇关于国际局势的报道,标题用的是四号宋体,显得严肃而克制——《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64号决议 要求伊拉克保障在伊科外国公民安全并准其离境》。报道内容不长,简述了决议通过的背景和主要内容,字里行间都透着一种国际社会对此事的严重关切。
日期,赫然是今天的:1990年9月6日。
张甯也是在新闻里零星听到过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这件事,知道那边局势紧张,但具体细节和国际社会的反应,她了解得并不多。此刻看到这篇措辞严厉的联合国决议报道,再看看彦宸那凝重的表情,一种莫名的情绪,像一根极细的羽毛,轻轻拂过张甯的心尖。她原本准备好的一肚子揶揄之词,瞬间便散得无影无踪。
“你在看这个啊?”她轻声开口,打破了两人间的沉默。
彦宸似乎看得太过投入,被她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肩膀微微一耸,猛地回过头。当看清是张甯时,他才松了口气,紧锁的眉头却没有立刻舒展开。
“嗯。”他应了一声,声音有些低沉,目光又重新回到了那份报纸上。
“这个……你看得懂吗?”张甯迟疑地问道。对于这些国际政治、军事冲突,她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感觉既遥远又复杂,像是另一个世界发生的事情,虽然课本上也会讲到一些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但远不如眼前这剑拔弩张的实时新闻来得有冲击力。
彦宸转回头,看向张甯,脸上带着一丝与他年龄不太相符的困惑与凝重。他摇了摇头,坦诚道:“说实话,我就是不太懂。很多事情,云里雾里的。”他顿了顿,伸手轻轻点了点报纸上“伊拉克”、“科威特”、“联合国安理会”这几个词,“我知道伊拉克上个月突然入侵了科威特,好像是为了石油和领土什么的。联合国一直在谴责,还搞了什么制裁。但具体怎么回事,为什么会闹到这个地步,以后会怎么样,我就不清楚了。”
他挠了挠头,眼神里带着一丝努力思考后的迷茫:“我只模模糊糊知道一点……好像叫‘石油美元’的概念。”
“石油美元?”张甯重复了一遍这个词,感觉有些新鲜。她对经济、金融方面的知识几乎一片空白,这个词对她而言,就像天书一般。
彦宸见张甯露出好奇的神色,便尝试着解释,但显然他自己也是一知半解,说得有些磕磕绊绊:“嗯……就是……好像是说,国际上的石油交易,主要是用美元来结算的。哪个国家想买石油,或者卖石油,都得通过美元。所以美元的地位就很重要,美国的影响力也就很大。伊拉克和科威特都是石油大国,他们这一打起来,肯定会影响到石油供应和价格,然后……然后可能就会影响到很多国家的经济,甚至影响到这个‘石油美元’体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青色之回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青色之回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