瀚海郡的城墙在晨光里泛着青灰色的冷光,那是用西域特有的夯土混合砂砾筑就的壁垒,高逾三丈,墙顶宽可容四马并行,垛口后密密麻麻的弩手正按着机括,
目光紧盯着远方扬起的尘土。城楼上,刘恪一身银甲,腰悬佩剑,左手按在雉堞上,指尖掠过墙面上未干的水渍——昨夜刚用盐水浇过城墙,
此刻迎着朝阳,倒像是覆了层薄霜,更添几分坚冷。他身侧,沈演之青袍束带,手中握着一卷城防图,时不时用指尖点向图上标注的“北门粮仓”“西门瓮城”;袁崇焕则一身玄甲,面容沉毅,
正低声吩咐亲兵将滚木礌石再往城头摞高两尺,三人身后,十七万守军已在城墙内外布成阵势,甲叶摩擦声、兵器碰撞声混着西域特有的胡笳调,在城郭上空盘旋。
城下十里处,杨滔军的大营已连绵铺开,黑色的“杨”字大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二十八万大军扎下的营寨如同一头蛰伏的巨兽,辕门处甲士林立,戈矛如林,
营内炊烟袅袅,却听不到半分喧哗,只有巡营的校尉传下的口令声此起彼伏——那是白起治军的铁律,即便是扎营休整,也需保持战时的肃杀。
中军大帐内,白起一身墨色战袍,腰间悬着柄青铜剑,剑鞘上没有多余纹饰,只在剑柄处缠了圈暗红色的丝绦,那是他征战多年,用敌将血染透的颜色。他端坐于帅案后,目光扫过帐内诸将,最终落在孙膑手中的舆图上。
“瀚海郡城坚粮足,刘恪麾下虽只有十七万,却有吕布、将臣这等悍将,更兼房玄龄、王锡爵为谋,不可小觑。”孙膑坐在一侧,左腿空荡荡的裤管掖在案下,他手指点向舆图上瀚海郡的西门,
“此门临着疏勒河,虽有河水为障,却也是城墙最薄之处——刘恪必以为我军会从北门强攻,此处防备或有疏漏。”
袁方抚着颌下短须,接口道:“孙膑先生所言极是。但刘恪麾下沈演之素有‘守城智囊’之称,恐早已料到我等会窥伺西门。依我之见,
当以‘声东击西’之策:先以三万大军佯攻北门,吸引城上主力,再令李存孝、刑天领五万精锐突袭西门,若能破城,后续大军便可长驱直入。”
王寻却摇头道:“不妥。西门外疏勒河虽浅,却泥泞难行,我军甲士负重,恐难快速推进。不如攻南门,南门直通瀚海郡外的戈壁,地势平坦,便于我军骑兵冲锋。”
帐内诸将顿时议论纷纷,李存孝按了按腰间的禹王槊,那槊杆足有碗口粗,槊头铸着狰狞的兽面,
他声如洪钟:“末将以为,管他哪个门,只要让末将带一队死士,定能凿开一道缺口!”
孙悟空斜倚在帐柱上,金箍棒斜戳在地上,棒身映着帐内的烛火,泛着金光,他嗤笑一声:“李将军倒是勇猛,可那城墙三丈高,你难不成飞上去?”
“你这毛脸雷公嘴的,休要逞口舌之快!”李存孝怒目而视,“有本事你去试试?”
“好了。”白起沉声道,帐内瞬间安静下来。他指尖在舆图上划过,最终停在北门与西门之间的夹角处:“此处为‘折角楼’,城墙向外突出两丈,
是城防的要害,也是薄弱点——折角楼两侧的箭楼无法同时覆盖此处,且墙体因突出受力,夯土不如其他地段紧实。”他抬眼看向帐下,
“孙膑先生,你率三万步卒,携云梯、冲车,佯攻北门,务必造出强攻之势,吸引城上半数守军;
袁方先生,你领两万弩手,在北门西侧列阵,压制城上箭雨;王寻先生,你随我坐镇中军,调度全局。”
“末将听令!”孙膑三人齐声应道。
白起又看向诸将:“刑天、李存孝,你二人各领三万精锐,携带撞车、爬犁,从折角楼两侧隐蔽推进,待北门佯攻开始,即刻发起猛攻,
务必在一个时辰内打破城墙缺口;戚继光、姜维,你二人领五万骑兵,在折角楼南侧列阵,一旦缺口打开,立刻冲进城内,控制城门;
孙悟空、牛魔王,你二人领两万轻骑,巡视两翼,防止刘恪军出城袭营;其余诸将,各率本部,随中军待命!”
“得令!”帐内诸将轰然应诺,甲叶碰撞声震得帐顶的尘土簌簌落下。
辰时三刻,瀚海郡北门外,杨滔军的佯攻正式开始。孙膑亲自擂鼓,三万步卒推着数十架云梯、冲车,在弩手的掩护下,朝着北门缓缓推进。城楼上,袁崇焕见状,立刻下令:“北门弩手,全力射击!滚木礌石准备!”
刹那间,城楼上箭如雨下,杨滔军的步卒纷纷举起盾牌,组成密集的盾阵,“叮叮当当”的箭雨打在盾牌上,溅起无数火星。
冲车在步卒的推动下,顶着箭雨,朝着城门撞去,“咚——咚——”的撞击声沉闷而有力,城门上的铜钉都在微微颤抖。沈演之站在刘恪身侧,眉头微蹙:“元帅,杨滔军攻势虽猛,却只攻北门,恐有诡计。”
刘恪点头,目光扫过城西方向,那里的城墙下静悄悄的,只有几只沙雀在垛口间跳跃。他正欲开口,却见一名斥候匆匆跑上城楼:“元帅!折角楼方向发现敌军!约有六万余人,正携带撞车、爬犁靠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之召唤群皇降世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