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带来的、关于秦国肌体强健、运转高效的直观感受,如同滚烫的血液,在嬴政的血管中奔流,进一步催化和膨胀着他那颗早已不满足于偏安西陲的雄心。然而,当他于深夜里,再次独自站立在那幅几乎覆盖了整面墙壁的巨幅天下舆图之前时,白日里巡视军营武库、感受兵甲之利所带来的亢奋,渐渐被一种更为深沉、更为冷静的思虑所取代。
地图之上,秦国的疆域已被染成浓重的玄黑之色,如同一条蓄势待发的黑色巨龙,盘踞在西方,其爪牙已然探入中原,占据了近乎半壁江山。然而,东方的广袤土地,依旧被韩、赵、魏、楚、燕、齐这六种不同的颜色割裂着,如同巨龙身前一片布满荆棘与陷阱的猎场,色彩斑斓,却危机四伏。
嬴政的目光,如同最精准的尺规,一寸寸地丈量着这片他志在必得的土地。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地图上滑动,时而点在韩国那狭小如肠的疆域上,时而划过赵国那倚仗太行天险的轮廓,时而按住魏国那地处中原四战之地的核心,时而悬于楚国那浩瀚千里、难以尽窥的南方沃野,时而扫过燕国那远在东北的苦寒之地,最后,落在那偏安东海之滨、看似与世无争却富庶无比的齐国。
他的心跳,因这宏大的图景而加速,血液中奔涌着征服的欲望。一统天下,结束这数百年来的纷争与割据,缔造一个前所未有的、中央集权的庞大帝国——这个念头,自他亲政以来,不,或许自他知晓自己身为秦王的使命以来,便如同烙印般深深刻在他的灵魂深处,如今更是成为了他生命的全部意义。
但,他并非被热血冲昏头脑的莽夫。恰恰相反,越是接近这个目标,他越是能感受到其背后那令人心悸的重量与复杂性。
灭国之战,绝非过去那些边境摩擦、攻城略地的小打小闹可比!
那将是倾国之力,赌上国运的终极豪赌!是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的全方位较量!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任何一个判断的偏差,都可能导致满盘皆输,将秦国数代先君积累下来的基业毁于一旦!
他需要的不再是零敲碎打的战术胜利,而是一个能够统筹全局、洞察秋毫、将六国视为一个整体来瓦解的、系统性的、顶级的战略!
光有强大的军队、充足的粮草、精良的武器,够吗?不够!就像拥有一柄绝世好剑,还需要最高明的剑术大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威力。
他需要一个能为这柄名为“秦国”的绝世好剑,量身定制一套足以荡平六合、睥睨八荒的“剑法”的人!
这种强烈的渴求,促使他在一个灯火阑珊的深夜,召来了他如今最为倚重的谋臣——李斯。
李斯匆匆应召而来,衣冠略显不整,显然是从睡梦中被唤醒。但他不敢有丝毫怨言,反而因为秦王深夜独召而心生警惕与一丝受重视的激动。
“李斯,”嬴政没有回头,依旧背对着他,目光凝注在地图上,“寡人欲平六国,一天下,你以为,当从何处着手?有何方略?”
他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一种不容敷衍的严肃。
李斯心中一凛,知道这是关乎国运,也是关乎他个人前程的终极考问。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迅速在脑海中组织着语言。
“陛下,”李斯躬身,声音沉稳,“臣以为,陛下欲成不世之功,当继续奉行‘远交近攻’之策。此乃范雎为昭襄王所定之国策,历经检验,行之有效。”
他顿了顿,观察着嬴政的背影,见其未有表示,便继续阐述:“具体而言,我大秦当巩固与齐、燕之盟好,使其不为三晋(韩、赵、魏)之援。而后,集中兵力,先取弱韩,断山东六国之脊梁,打通东出之路;再并魏国,占据中原腹心;继而北破强赵,南削悍楚……最终,天下可定。”
这番话,听起来逻辑清晰,层次分明,也确实是秦国一直以来奉行的基本扩张策略。李斯甚至引经据典,提到范雎,以增强其说服力。
然而,嬴政听完,既没有赞许,也没有反驳,只是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转过身。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那双深邃的眼眸中,却隐隐透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失望。
“远交近攻,先弱后强,蚕食鲸吞……此皆老生常谈。”嬴政的声音平静,却让李斯的心猛地一沉。
“李斯,寡人问你,”嬴政向前一步,目光如炬,紧紧盯着他,“如何‘交’齐、燕?需付出何等代价?能否确保其在我攻伐三晋时始终中立?韩虽弱,然其据有成皋、宜阳等险隘,如何以最小代价速克之?魏国四战之地,然其武卒曾称雄天下,如何分化瓦解?赵国历经长平之殇,元气大伤,然名将李牧尚在,北御匈奴,南抗我秦军,如何应对?楚国地广人众,虽朝政混乱,然项燕等将非庸才,且其地形复杂,江河纵横,我军如何适应?其间各国可能之合纵,如何预判与破解?”
他一连串的问题,如同疾风骤雨,砸向李斯。这些问题,不再是宏观的原则,而是具体到了外交手段、军事路线、名将应对、地理适应、联盟破解等极其细微和关键的层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天下一帝秦始皇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天下一帝秦始皇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