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的黑稿狂风暴雨般持续了三天。
林杰按照预案,通过官方渠道发布了辟谣声明并向网信办、公安报了案,但在对方有组织、大规模的水军冲击下,这些声音如同投入大海的石子,迅速被吞没。
委里的气氛变得更加微妙。
走廊上遇到,同僚们的笑容更客气,大家眼神里的内容却复杂得多。
连食堂里他常坐的那张桌子,空位也似乎比平时多了些。
王鑫每天盯着舆情报告,眼睛熬得通红,脾气也愈发暴躁:“妈的,这帮孙子没完了!雇水军不要钱是吧?林哥,咱们就不能也花点钱,找点人跟他们对着干?”
林杰放下手中的笔,揉了揉眉心。
他何尝不憋屈?但这种拿钱对砸的混战,先不说是否违规,本身就落了下乘,而且正中对手下怀,把水搅得更浑。
“沉住气。”林杰声音有些沙哑,“假的真不了。我们现在要做的,是继续推动工作,同时……等。”
“等?等什么?”王鑫不解。
“等真正的声音发出来。”林杰看向窗外,目光似乎穿透了高楼,落在了那些他曾走访过的基层社区,“数据不会骗人,老百姓的感受,也不会。”
第四天上午,终于看到了转机。
最先是一个本地生活类论坛的“老年版块”。一个网名叫“南山老松”的用户,发了一个帖子,标题很朴实:《感谢林杰主任的政策,让我在家门口看上了省医的专家》。
发帖人自称是南桥街道的一个老居民,患有多年的高血压和冠心病。
他在帖子里详细写道:
“我今年七十二了,以前每个月都要让儿子请假,起大早带我去省人民医院排队挂号,看心内科。人那个多啊,等一上午,跟专家说不上几句话,拿点药就大几百。来回奔波,我这老骨头受不了,儿子也耽误工作。”
“自从林主任搞了这个啥‘分级诊疗’,省医的张浩医生定期来我们社区中心坐诊。我现在走几分钟就能看到专家,张医生耐心,问得细,开的药还是集采的,便宜了一大半!我这血压啊,比以前稳当多了!”
帖子最后,老人情绪有些激动:“我不懂那些大道理,我就知道,谁对老百姓好,谁就是好官!网上那些说林主任坏话的,我第一个不答应!你们来我们社区问问,看看我们这些老街坊,谁不念林主任的好?!”
这个帖子起初并没引起太多注意,但在几个社区老年棋牌群、广场舞群里被自发转发后,点击和回复开始慢慢增加。
“顶楼主!我是城南社区的,我们这儿也有省医的专家下来,以前挂不上号的专家号,现在在社区就能看,太方便了!”
“我是糖尿病,以前用的胰岛素贵,现在用集采的,效果一样,钱省下来够买半个月菜了!说改革不好的,那是没生过病!”
“那些骂林主任的,估计都是药代和黑心老板吧?断了他们财路,他们能不跳脚?”
几乎在同一时间,另一个本地知名的短视频平台上,一条视频开始悄然流传。
拍摄者似乎是患者的家属,镜头有些晃动,画面里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正紧紧拉着南桥社区卫生中心全科医生老陈的手,用带着浓重口音的普通话说:
“陈医生,谢谢你,谢谢省里来的大专家!我这条老命,要不是你们常来,早就……网上那些人,胡说八道!林主任是好人,是大好人!他们欺负好人,要遭报应的!”
老太太说着,眼眶就红了。
旁边有街坊邻居凑过来七嘴八舌:
“就是!林主任的政策就是好!”
“便宜药能治病,为啥不用?非得用贵的?”
“你们去看看,现在社区医院人多起来了,都是受益的!”
这条视频没有华丽的剪辑,没有煽情的配乐,只有老人质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却像一股暖流,戳中了无数普通人的心。
点赞、评论和转发开始指数级增长。
“看哭了,这才是老百姓的心声!”
“支持林主任!把虚高药价打下来!”
“那些造谣的,敢不敢来基层看看?”
星星之火,开始燎原。
越来越多受益于分级诊疗和药品集采的患者和家属,开始在各个网络平台发声。
他们不懂高深的政策理论,只会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自己看病更容易了、药费更便宜了、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的切身体会。
有年轻妈妈发帖,感谢社区儿科医生解决了孩子反复发烧的难题,不用再深夜跑去儿童医院排长队;
有中年儿子发视频,展示父亲在社区康复后明显改善的精神状态,感叹“这才是真正的便民”;
还有乡镇卫生院的医生实名发言,讲述在省医专家“手把手”带教下,自己诊疗水平提升,能处理更多复杂病例的成就感……
这些来自最基层、最真实的“自来水”声音,汇聚成一股越来越强大的民间力量,开始逆流而上,冲刷着那些被精心编织的谣言污垢。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