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主刀做手术的消息,引爆了整个江东省医疗圈,并迅速扩散。
“林杰?哪个林杰?是卫健委那个林副主任吗?”
“他一个搞行政的,多少年没上手术台了,要做后交通动脉瘤手术?开什么国际玩笑!”
“这是被那几个老专家逼急了眼,要破罐子破摔了?”
“拿患者的生命当儿戏!这是赤裸裸的官僚主义,是渎职!”
质疑、嘲讽、担忧的声音如同潮水般涌来。省内各大医院的医生聊天群里,消息刷得飞快,几乎没人看好。
一些资深专家私下里摇头,认为林杰此举太过鲁莽,简直是自毁前程。
神经外科的交流群里更是炸了锅。
“后交通动脉瘤,毗邻重要功能区?刘一手做都得掂量掂量,他林杰凭什么?”
“我听说他当年在省医神经外科是有一手,可那都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外科技术日新月异,他早就脱节了!”
“等着看笑话吧,明天直播,估计要成全省医疗界最大的事故现场。”
省医内部,气氛更是诡异。
行政楼下的患者家属暂时被劝离了,但窃窃私语在每一个角落弥漫。
王博涛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几次想再打电话给林杰,拿起话筒又放下。
心内科副主任张浩听到消息后,愣了好几分钟,然后猛地抓住正在整理下沉资料的王鑫:“王秘书,林老师他……他真的要做那台动脉瘤手术?这太冒险了!”
王鑫一脸苦相:“浩哥,我拦不住啊!林哥决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这不是逞强的时候啊!”张浩跺脚,“万一……我是说万一有点闪失,那可是一条人命!林老师这么多年的努力就全完了!”
就在外界议论纷纷,几乎一面倒看衰的时候,林杰却把自己关在了省医为他临时准备的一间小办公室里。
桌上摊满了那位动脉瘤患者的影像资料——CT血管成像、磁共振、DSA造影光盘。
他戴着眼镜,对着观片灯上的片子,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手指在影像上比划着,模拟着手术入路。
对外面的喧嚣,充耳不闻。
神经外科的副主任李斌,被王博涛硬着头皮派来当“助手”,实际上也带着监督和评估的意思。
他走进办公室,看到林杰专注的样子,到嘴边劝阻的话又咽了回去。
“林主任,”李斌换了个称呼,把一杯浓茶放在林杰手边,“患者的资料您都看过了,这个瘤体位置确实很棘手,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分叉处,瘤颈宽,而且紧贴着动眼神经和视神经……”
林杰抬起头,眼睛里有些血丝,但眼神异常清明:“DSA的动态影像我反复看了几遍,瘤体的搏动点和载瘤动脉的关系比静态片子上显示的更清楚。你看这里,”他指着观片灯上的一个点,“瘤体上方这个微小凸起,可能是穿支血管的起始部,手术时必须优先保护,不能用电凝直接处理。”
李斌心里微微一动。
林杰指出的这个细节非常关键,在静态片子上很容易忽略,只有在动态造影中才能捕捉到其搏动特性。
这说明林杰并非凭一时冲动,他是真的在深入研究,而且功底还在。
“手术方案呢?”李斌忍不住问,“您打算用什么入路?翼点入路?”
“嗯,标准翼点入路。”林杰点头,“但骨窗要开得足够低,充分暴露颅底,方便临时阻断和控制近端血管。动脉瘤夹我准备用弯型的,可能还需要一个直角夹辅助……”
他开始详细阐述手术的每一步设想,包括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和备用方案。
他的语速平稳,逻辑清晰,对器械的选择、血管的处理顺序、神经的保护要点,说得头头是道,仿佛从未离开过神经外科一线。
李斌越听越是心惊。
林杰提出的方案,不仅完全符合当前神经外科的最新理念,甚至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比刘一手惯用的方法更显精巧和大胆。这绝不是一个脱离临床多年的人能凭空想象出来的。
“林主任,您……您这些年,真的没再碰过手术?”李斌忍不住问。
林杰端起那杯浓茶喝了一口,笑了笑,有些苦涩:“在委里看文件看累了,偶尔会找些经典的手术录像来看,国外的,国内的都有。也在模拟器上练过手。但真刀真枪,确实很久没碰了。”
他放下茶杯,看着李斌:“怎么样,李主任,明天敢不敢给我当这个一助?”
李斌看着林杰平静却充满力量的眼神,想到之前刘一手对他们的压制,想到林杰推动分级诊疗的决心,一股热血涌了上来。他挺直腰板:“林主任,您敢主刀,我就敢当这个助手!”
消息自然也传到了“生病”在家的几位老专家耳朵里。
马文山靠在自家书房的躺椅上,听着儿子汇报外面的情况,听到林杰要亲自做那台动脉瘤手术时,他先是一愣,随即嗤笑出声:“他林杰是疯了!真当自己是华佗再世?也好,他自己找死,谁也拦不住!明天就等着给他收场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