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杰找了个靠近门口的空位坐下,拿出笔记本和笔。
九点整,梁教授清了清嗓子,会议开始。
“各位专家,同道,欢迎大家。我们‘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技术规范与质量控制标准’制定专家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现在开始。”梁教授声音洪亮,开门见山,“首先,请允许我介绍一下专家组的成员……”
梁教授逐一介绍与会专家,每念到一个名字,被介绍者或点头致意,或简单说句“大家好”。轮到林杰时,梁教授特意多说了两句:“这位是江东省人民医院的林杰医生,虽然年轻,但在临床技术和医院质量管理方面都有很突出的成绩,是我们团队的新鲜血液。”
林杰站起身,微微鞠躬:“各位前辈好,我是林杰,来自江东省人民医院,请多指教。”
几位老专家微微点头,表情淡漠,更多人只是看了一眼,便低下头继续看手中的材料。林杰平静地坐下。
会议进入正题,讨论技术规范的总体框架和基本原则。
几位资深专家率先发言,引经据典,侃侃而谈,内容多偏向于理论阐述和传统经验的总结。
“我认为,规范首先要强调安全性,步骤不能求快,要稳妥……”
“微创不代表简化,核心的手术原则不能丢,比如充分的暴露、精准的解剖……”
“建议多参考欧美的最新指南,结合我们的国情进行调整……”
林杰认真听着,快速记录。这些观点固然正确,但似乎缺乏对国内不同层级医院实际情况的考量,也未能充分体现近年来微创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循证医学证据。
会议进行了近一个小时,讨论始终围绕几个宏观原则打转。
梁教授皱了皱眉,用手指敲了敲桌面:“各位,框架性的东西我们大致有数了。接下来是不是该讨论一下具体技术环节的规范标准?比如,不同入路的选择指征、术中转开的判断标准、以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流程?这些才是基层医院最需要指导的内容。”
会场安静了一下。
一位坐在梁教授右手边、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的老专家扶了扶眼镜,开口道:“梁老说得对。不过具体技术细节牵扯太多,需要大量临床数据支持。我建议先成立几个写作小组,分头调研,下次会议再具体讨论。”
“我同意杨教授的意见。”另一位专家附和,“仓促定标准,容易出纰漏。”
“是啊,这事急不得……”
林杰看着眼前这一幕,和他在省医推行改革时遇到的阻力何其相似。
只不过,这里的专家们表达反对的方式更加委婉,更加“学术化”。
他想起昨晚梁教授的电话——“该表现的时候也要表现”。
时机到了。
林杰举起手。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到这个坐在角落的年轻人身上。
梁教授眼中闪过一丝期待:“林杰医生,你有什么想法?”
林杰站起身,语气沉稳,不卑不亢:“梁教授,各位前辈。我赞同需要详实的数据支持。在接到邀请后,我结合我们江东省人民医院以及部分协作医院近年来的微创心脏手术数据,并检索了国内外最新文献,初步整理了一份技术规范草案。里面包含了对手术适应症、禁忌症、术前评估、不同术式,其中包括胸腔镜辅助、全胸腔镜、机器人辅助等的操作要点、质量控制节点、以及常见并发症防治策略的具体建议。或许可以作为各位老师讨论的一个基础。”
说着,他拿出一个U盘,走向连接投影仪的电脑。
会议室里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几位老专家交换着眼神,有惊讶,有不以为然,也有一丝好奇。
杨教授皱了皱眉:“年轻人有想法是好的。不过,国家层面的规范,需要综合考虑全国的情况,不能只局限于一家之言,或者地方经验。”
林杰已经将U盘插入电脑,打开了一个PPT文件。
他转过身,面向众人,目光平静:“杨教授说得对。所以这份草案的数据来源,除了我们省医,也涵盖了不同地区、不同级别医院的样本。并且,每一条建议后面,都附上了相应的循证医学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
投影幕布上,显示出PPT的首页——《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技术规范与质量控制标准(草案)》。
目录结构清晰,逻辑严密,从总则到分则,从原则到细节,一目了然。
林杰操作鼠标,点开了“术前评估与患者选择”这一节。
屏幕上呈现出详细的评估流程图和选择标准,数据翔实,条款明确,操作性极强。
“比如这里,关于老年患者微创手术的适应症,我们不仅参考了国际指南,还结合国内多中心的数据,对年龄、心功能、合并症等因素进行了细化分层,提出了更具针对性的建议。”
他又点开“手术操作规范”部分,展示了不同微创入路的示意图、操作步骤分解、以及关键质控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医路青云之权力巅峰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