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证据收集
老严那句“速断”带来的寒意,如同实质的冰锥,久久悬在我的脊梁骨上,未曾融化。病房里,时间仿佛被拉伸又压缩,每一秒都充满了焦灼的重量。李志斌被捕前那条未发出的警示信息,像一颗投入静湖的深水炸弹,表面波澜或许尚未完全扩散,但其引发的暗流,已在深处疯狂搅动。
“内部清查,王已暴露,速断。”
七个字,一个被坐实的叛徒,一道冰冷的灭口令。
这意味着,我们面对的,不再仅仅是历史尘封的罪案和隐匿的赃款,而是一个依然活跃、反应迅速、且具备极高危险性的犯罪网络残余核心。他们拥有渗透进我们内部的眼睛和耳朵(至少曾经拥有),拥有果断狠辣的执行力。王振雄的暴露,触动了他们最敏感的神经,他们必然会启动应急预案——清理门户,消灭一切可能指向他们的活口和证据。
我们必须比他们更快!
李志斌的审讯是关键,但远非全部。即便他能开口,其口供在法律上仍需坚实的客观证据支撑。而像王振雄、张海这样身处高位或早已远遁海外、拥有足够时间和资源销毁痕迹的老狐狸,仅凭口供和资金流向这类间接证据,未必能形成铁案,尤其是在他们可能仍残存影响力的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多、更直接、更无法辩驳的证据,形成一条环环相扣、密不透风的证据链,将他们牢牢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证据收集……”我低声咀嚼着这四个字,目光再次落回屏幕上父亲那沉甸甸的案卷和旁边陈曦刚刚传来的、标记着张海、王振雄初步证据摘要的窗口。这不再是简单的档案调阅和信息分析,而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隐藏在暗处的对手争夺关键物证的无声战争。
我深吸一口气,压下胸腔里因“速断”二字而翻腾的不安,强迫自己进入一种极度冷静、近乎绝对理性的状态。此刻,任何情绪上的波动都是奢侈品,都可能影响判断,导致满盘皆输。
“陈曦,”我接通加密频道,声音平稳得听不出丝毫波澜,仿佛刚才那场内心的风暴从未发生,“李志斌落网前试图发送的预警信息,内容你已知悉。形势紧迫,我们的证据收集工作必须立刻提速,并调整策略。”
“明白。‘速断’意味着对方清理行动可能已经开始或即将开始。”陈曦的声音同样冷静,但语速明显加快,“我们需要抢在他们彻底销毁或转移关键证据之前,锁定并固定所有能指向张海、王振雄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保护伞’成员的直接罪证。”
“没错。”我指尖在触摸板上快速滑动,调出王振雄的履历和已知的社会关系网络图,“王振雄目前身居高位,直接动他,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有绝对稳妥、无法辩驳的铁证。除了你已发现的、通过其远房堂弟艺术品公司进行的利益输送链条外,我们需要寻找更直接的证据。比如,他是否保留有与佛爷集团,或者与张海进行非法联络的物理载体?他这类人,往往多疑且自负,未必会完全信任电子设备,可能会有传统的、更‘安全’的记录方式。”
我顿了顿,大脑飞速运转,结合对这类腐败分子心理的侧写,继续道:“重点排查以下几方面:第一,他及其直系亲属名下的所有不动产,尤其是那些位置隐蔽、登记在代持人名下或通过复杂股权结构控制的房产、保险箱。这些地方可能藏有记录着关键信息的账本、收据、不记名债券,或者作为‘纪念品’保留的、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第二,他及其关系人的所有海外账户,尤其是非主流金融中心、保密等级极高的私人银行账户,追踪是否有与已知佛爷资金链末端重合的大额资金沉淀或异常流动。第三,他个人的通讯习惯。在‘9.17案’发生前后以及其仕途几个关键晋升节点,他是否使用过非官方配发的、未被记录的通讯设备或号码?哪怕只是短暂使用,也可能留下蛛丝马迹。”
“收到。已启动对王振雄及其核心关系人名下全球不动产的交叉关联筛查,调用国际不动产登记数据和卫星影像进行初步分析。同时,利用特殊权限,对其直系亲属近二十年的全部银行流水进行深度穿透分析,寻找异常资金沉淀和符合‘酬劳’模式的支付规律。关于通讯记录,我会尝试接入更底层的原始信令数据,对特定时间窗口内其活动区域出现的所有异常匿名通讯信号进行回溯捕捉和关联分析。”陈曦的回应如同一份精准的行动清单,每一项都指向证据链最难以伪造的核心环节。
“张海那边同样不能放松。”我补充道,将视线转向那个叛徒的名字,“他虽然早已移民,但当年仓促内退和出境,未必能带走或销毁所有东西。他在国内是否还有可信赖的联系人?是否还有未处理的资产?重点查他内退前半年内的活动轨迹、消费记录,尤其是大额消费和非常规出行。他可能在离开前,将某些敏感物品转移或寄存。另外,尝试通过国际司法协作渠道,秘密调查他移民后的生活状态、社交圈子和资金往来,看看能否找到他依然与境内存在联系,或者持续从特定渠道获得‘资助’的证据。”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使命的代价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使命的代价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