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研究所内安静下来,只有空气中尚未散尽的火油味和金属余温,提醒着众人方才那石破天惊的成功。
扶苏的目光久久流连在那台简陋却意义非凡的发电机上,眼中闪烁着难以言喻的激动与憧憬。这粗糙的铁疙瘩,在他眼中,比和氏璧更为璀璨,比九鼎更为沉重,它是撬动一个全新时代的支点!
他缓缓转过身,目光扫过在场依旧激动难平的学子、博士,以及各位闻讯赶来的学院分院长们。他的眼神变得深邃而肃穆,一股帝王的威仪与远见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诸位爱卿,诸位学子,”扶苏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今日,朕心甚慰!甚至可说,是朕登基以来,最为欣慰的时刻之一!”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继续道:“电学研究所此番成功,意义非凡!它不仅仅是一次实验的成功,更证明了我大秦的路走对了!证明科技确为强国之本!证明朕设立这皇家学院,广纳天下英才,耗巨资投入研发,一切皆是值得的!”
他的目光重点落在茅焦、徐福、李醯、赵过等分院院长身上:“此次成功,非杨爱卿一人之功,亦非电学研究所一所能成。若无工学院公输昂之火油机提供澎湃动力,若无化学院提纯之材料保障基础,若无算学院之数据支撑演算,乃至医学院日后或可为研究保驾护航……此乃全院通力协作之硕果!诸位,皆是我大秦不可或缺之瑰宝!朕,在此谢过诸位!”
说着,扶苏竟微微向众人颔首示意。皇帝如此礼遇,让众院长受宠若惊,连忙纷纷躬身还礼,连称“不敢”、“份内之事”,心中却是热流涌动,倍感荣耀。
扶苏直起身,语气变得更加郑重:“经此事,朕更深感各学院之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之重要!科学研究,绝非闭门造车可成!若各家皆敝帚自珍,划地为牢,虚设营垒,则无异于自缚手脚,徒耗国力,阻碍帝国科技之进展!”
他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故此,朕决议!自即日起,于皇家学院格物院内,陈列、展示、交流!朕要求,学院内各研究所、各分院,凡研究项目通过初步试验阶段,证实其原理可行、确有实用价值者,皆需将其成果——或为实物,或为模型,或为详尽图文说明——送至格物院中陈列展示!即便暂无法展示成品,亦需将其研究内容、功能设想、未来前景,清清楚楚撰写成文,陈列于此!”
他目光灼灼,看着各位院长:“朕要这格物院,真正成为集我大秦最高智慧与最新技术之大成者!成为院内所有学子、博士皆可观摩、学习、启发之圣地!学院内部之研究,对外当严格保密,但对院内同仁,朕希望不设壁垒,知识共享,灵感碰撞!唯有如此,方能避免重复研究,方能相互启发,方能让我大秦之科技树,开枝散叶,茁壮成长!诸位爱卿,可能明白朕之苦心?”
此言一出,在场所有人,从院长到学子,无不震撼!
皇帝这一举措,简直是打破了千年来“技艺秘不外传”的传统观念!其胸怀之开阔,眼光之长远,令人叹服!
茅焦首先激动地躬身道:“陛下圣明!此策高瞻远瞩!老臣第一个赞成!工学之道,本就需集思广益,互相印证!臣回去后,立刻便将连射火枪秦魂、重炮秦魄、火油机之模型与图说及工学院其他研究产品送至格物院!”
徐福也立刻附和:“陛下深谋远虑,化学院亦当遵旨!诸多新式材料、提纯之法,皆可分享!”
李醯(医学院)、赵过(农学院)等人也纷纷表态支持。他们深知,皇帝此举,看似是要求他们公开成果,实则也是给了他们一个接触、学习其他领域顶尖技术的绝佳机会!利远大于弊!
“陛下圣明!”众人心悦诚服,齐声高呼。研究所内的气氛,再次变得热烈起来,这一次,是因为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扶苏满意地点点头,这才将目光重新投向此次最大的功臣杨永信。
“杨爱卿。”
“臣在!”杨永信连忙上前一步,虽然依旧不太懂规矩,但态度恭敬了不少。
“电既已能人工产出,此乃万里长征第一步。”扶苏看着他,语重心长,“接下来,重中之重,便是研究电之应用!让它从实验室里的火花,变成真正能造福帝国、改变生活的力量!”
杨永信眼睛一亮,如同找到了知音:“陛下所言极是!臣也正有此意!只是……该如何应用,还请陛下示下!”
扶苏微微一笑,开始描绘他心中的蓝图:“其一,便是照明。朕称之为‘电灯’!试想,若能以电生光,取代烛火油灯,使夜晚亮如白昼,将是何等光景?此事,你需立刻与工学院协作。灯之外部罩壳,可用玻璃,要求透明、耐热。灯之核心,在于灯丝——即通电后能发光发热之细丝。朕建议你重点尝试一种名为‘钨’的金属所拉成的细丝,此物熔点极高,或可胜任。所需钨矿,朕会命工部百矿勘探院全力搜寻供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朕的大秦!万邦臣服!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朕的大秦!万邦臣服!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