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新生之城”高效而充满希望的运转中,悄然流逝了近两个月。与韩铭所代表的静默区“极客”建立的贸易渠道,从最初试探性的涓涓细流,逐渐发展成了稳定而丰沛的物资动脉,为这座在废墟上崛起的城市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贸易站,原本只是堡垒外围一处用沙包和铁丝网简单围起来的空地,如今已经扩建了数倍。坚固的预制板房取代了帐篷,成为了物资交接、临时仓储和双方人员短暂休整的场所。每隔十天左右,韩铭的小队便会准时出现,有时是一两辆经过改装、看起来依旧破旧但性能可靠的货车,有时则会是一支由三四辆不同型号车辆组成的小型车队,这取决于本次交易的规模和物资种类。
交易的物资清单早已超越了最初的范畴,变得极其丰富。
堡垒方面输出的,依旧是自身相对富裕的产物,但规模和种类都在扩大:
农业产出:不再是简单的营养膏,而是增加了大量耐储存的块茎作物、脱水蔬菜、甚至还有少量在新建的温室中培育出的新鲜水果,这些在废土堪称奢侈品。
医疗物资:除了基础的抗生素,堡垒利用自身相对洁净的水源和从贸易中获得的化工原料,已经能够小规模生产一些基础的消毒液、止痛药和缝合线,这些都成为了紧俏货。
工业制品:标准化子弹的产量稳步提升,同时,利用早期贸易获得的金属材料,工坊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制式砍刀、矛头、以及结构相对简单的弩箭和投掷武器。甚至还有一些修复一新的小型发电机和手动工具。
信息与技术:堡垒也开始有限度地输出一些非核心的、关于周边区域变异生物习性、地质稳定性的观测数据,以及一些实用的生存技巧手册的复制件。这些信息对于其他幸存者据点而言,价值不菲。
而换回来的,则是堡垒急需的、支撑其快速发展的关键资源,琳琅满目,每每都让负责清点接收的后勤人员喜笑颜开:
工业原材料:成吨的高品质钢材、铜锭、铝材,解决了堡垒扩建和武器制造的瓶颈;特种合金、稀有金属粉末,则为周教授团队的研究和新材料试制提供了可能;大桶的工业润滑油、密封胶、高性能塑料颗粒,保证了机械设备的顺畅运转。
能源与动力:从大型军用车辆电池组到小型高效燃油发电机,从太阳能电池板碎片(可修复利用)到成桶的提纯燃料,堡垒的能源储备和供应能力大幅提升,部分区域甚至实现了有限的夜间照明。
成品装备与器件:偶尔能换到一些保存完好的大灾变前工业设备零件,如精密轴承、液压阀、电机等,这些对于修复关键设备至关重要;甚至有一次,韩铭带来了一整箱未开封的、型号较旧但功能完好的军用单兵电台,立刻被配备给了精锐作战小组。
稀有的“特产”:韩铭有时会带来一些静默区的“特产”,比如那种能促进植物生长的“活性结晶”、一些静默区特有变异生物的样本,甚至还有几本残缺不全、但记载了大灾变前尖端生物或能量技术原理的纸质笔记或数据芯片,这些对周教授等人来说是无价之宝。
贸易带来的最直接变化,是整个“新生之城”面貌的焕然一新。
防御体系升级:围墙被加高加厚,关键节点建立了钢筋混凝土的机枪碉堡和了望塔。利用换来的钢材,老李带领工程队成功仿制并架设了数台结构简单的投石机和重型弩炮,射程和威力远超普通枪械。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韩铭带来的脉冲武器技术和能源核心,小陈团队成功将一台老旧的近防炮修复改造,安装在了堡垒正门上方,虽然弹药有限,但其强大的火力成为了堡垒的定海神针。当这门巨炮在一次实弹演练中发出怒吼,将远处废弃的装甲车残骸撕成碎片时,围墙上的守军爆发出了震天的欢呼!这种安全感的巨大提升,是任何言语都无法形容的爽快。
居住条件改善:新的居住区不断扩建,采用了更坚固的材料和更好的设计,有了基本的通风和采光。利用贸易获得的建材和工具,公共浴室、集体厨房、甚至一所主要教授基础知识、生存技能和堡垒规则的简易学校也被建立起来。孩子们的脸上有了红润,居民们不再仅仅为生存而挣扎,开始有了对“生活”的期盼。
农业与医疗突破:温室面积扩大,作物产量稳步增长。活性结晶的应用,使得某些作物的生长周期缩短了将近三分之一!医疗所的条件大为改善,增加了病床,添置了从贸易中获得的基础医疗设备(如便携式X光机、血液分析仪),手术成功率和疾病治愈率显着提高。新生儿成活率大幅提升,这无疑是给整个堡垒注入的最强心剂。
军事装备迭代:“幽灵”小队等精锐力量换装了更好的装备,从防护服到武器、通讯器材,全面升级。普通守卫队的训练强度和装备水平也水涨船高。大牛甚至得到了一套利用特种合金和变异兽皮量身打造的加重型护甲和一把威力惊人的动力锤,这莽汉乐得几天合不拢嘴,训练时锤风呼啸,威势惊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末日堡垒建造大师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末日堡垒建造大师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