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渐深,三所学校的灯谜会通过直播连了线。燕园的袁姗姗举起驼毛锦囊,念出里面的谜:“沙漠里的指南针,跟着驼铃走”;清华的林栋立刻举起骆驼布套模型,指着驼峰里的储水囊:“答案是‘水源追踪器’!”南大的江慧玲接着出题:“池塘里的歌唱家,用肚子记水温”;姜小龙举起青蛙布套模型,按下腹部的按钮,模型发出模拟的蛙鸣:“是‘水温感应囊’!”
直播间里的弹幕刷成了片:“原来环保还能这么玩!”“想拥有一个布套灯笼!”“求薛奶奶的米酒配方!”袁姗姗看着这些热情的留言,忽然觉得屏幕上的三个画面像串灯笼——燕园的梅影、清华的灯光、南大的月色,被布套的故事串在了一起,而雪湖的米酒香,正顺着网线,飘进每个年轻人的心里。
北大的灯谜会接近尾声时,袁姗姗点亮了那盏鲤鱼灯。酒糟纤维做的鱼身在月光下泛着琥珀色,LED灯模拟的荧光像极了冰海的磷虾布套,在水面上投下流动的光带。她想起薛奶奶在视频里说的话:“正月十五的灯,是给走夜路的人照方向的。咱们的布套,就是给地球照路的灯。”此刻,湖畔的“生态灯”依次亮起,与天上的月亮、星星连成一片,像条跨越校园的“生态项链”,每个灯影里都藏着个关于守护的秘密。
清华大学的操场上,林栋和姜小龙正在拆灯笼。姜小龙把3D打印的和平鸽模型装进盒子,翅膀的部件上还留着被人触摸的温度:“有个物理系的学弟说,他要根据磷虾布套的荧光原理,设计个新型节能路灯,”他笑着说,“这灯谜会开得比课堂还管用,让知识自己长腿跑。”林栋望着远处的宿舍楼,还有几扇窗亮着灯,窗台上的灯笼影影绰绰,像落了满地的星星:“薛奶奶说得对,”他轻声说,“灯要亮在人心里,才不会灭。”
南京大学的图书馆前,江慧玲收起《布套灯谜集》,书里夹着片学生们自制的布样书签——用三所学校的布套边角料拼的:燕园的腊梅纤维、清华的紫荆花瓣、南大的银杏叶,中间是颗雪湖的红豆。她给薛奶奶发了条消息,附上灯会的照片:“您的灯,在南京也亮了。”很快收到回复,是段小视频:雪湖的米酒作坊门口,鲤鱼灯在风中摇曳,薛奶奶举着个新做的布套模型,是只衔着灯笼的燕子,翅膀上绣着三所学校的校徽。
当零点的钟声敲响,三所学校的灯笼同时熄灭,只有未名湖的鲤鱼灯还亮着。袁姗姗坐在石舫上,看着灯影在水面散开,像片融化的星光。手机里,林栋、江慧玲、姜小龙的消息同时进来,都在说同一句话:“明年的灯谜,该轮到雏鸟布套了。”她笑着回复,指尖划过屏幕上的红豆图案,忽然明白这上元灯影里藏着的深意——那些布套的故事,那些跨越山海的牵挂,就像这灯笼的光,看似微弱,却能在每个年轻心里,照亮条通往自然的路。
夜风拂过湖面,带来春雪融化的清冽气息。袁姗姗轻轻收起鲤鱼灯,酒糟纤维的鱼身还带着余温,像揣着个小小的雪湖。她知道,当明年的正月十五到来时,这盏灯会带着更多新的布套故事,在校园的灯影里继续讲述——关于地球的经纬,关于人心的温度,关于每个被灯光照亮的,守护的瞬间。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