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带的阳光像融化的金子,泼洒在澄澈的海面上,将水下的珊瑚礁照得如同彩色的宫殿。林栋戴着浮潜面罩,透过碧波望着手里的新布套——彩色尼龙线编缀的鱼群图案在水中轻轻摆动,橙白相间的小丑鱼簇拥着蓝紫色的雀鲷,每片鱼鳞边缘都嵌着极细的反光丝,在阳光下闪烁,像一群活的霓虹。
“水温28℃,盐度35‰,”姜小龙趴在冲浪板上,举着防水平板电脑报数据,浪花溅在屏幕上,立刻凝成细小的水珠滚落,“江学姐说这组洋流数据能预测珊瑚白化的风险,澳大利亚大堡礁的科研团队已经在等咱们的实时传输了。”他忽然指着布套底部的透明气囊,“你看这浮力球,居然真的能跟着浪头上下晃!薛奶奶的手艺绝了!”
那气囊是用海藻纤维压制的薄膜缝制的,里面充了适量的空气,既能让布套悬浮在珊瑚礁上方半米处,又不会被洋流冲走。袁姗姗正蹲在浅滩的礁石上,往小丑鱼的鱼鳃位置塞着什么。她的潜水服裤脚还在滴水,脚踝被珊瑚划了道细小的血痕,却浑然不觉。“这是晒干的珊瑚藻粉末,”她举起个密封的纱袋,里面的粉末呈淡粉色,带着海水的咸腥气,“薛奶奶说珊瑚礁的微生物认这个味道,混在布套里能让它们‘以为是同类’,不会往设备上附着。你看这鱼群的排列,我特意编得跟真鱼群的巡游路线一样,顺时针绕着珊瑚转,这样能避开礁石的尖锐处。”
远处传来马达声,中科院南海所的科考船缓缓驶近,放下小艇。带队的周教授戴着宽边草帽,皮肤晒成了深褐色,看见布套上的鱼群图案时眼睛一亮:“这编活有讲究啊!我们以前的设备三天就被珊瑚虫糊满了,你们这布套看着就‘合群’,准能多撑些日子。”
林栋把传感器往水里浸了浸,鱼群布套立刻在洋流中舒展开来,小丑鱼的尾巴顺着水流方向微微翘起,像真的在游动。“这尼龙线是江慧玲托渔民特制的,”他抹了把脸上的海水,“用红树林的气根纤维混着尼龙丝纺的,抗腐蚀能力是普通材料的三倍。你看这鱼群的间距,每只小丑鱼之间正好隔着五厘米,是按珊瑚礁的缝隙宽度设计的,能让水流顺畅通过,不会积泥沙。”
周教授忽然指着布套上的银色细线:“这是测什么的?”袁姗姗笑着拨动细线,水面立刻泛起圈涟漪:“这是温度感应丝,藏在鱼群的‘血管’里——你看小丑鱼的橙色条纹,其实是中空的管线,能直接收集周围海水的温度数据。薛奶奶说编的时候要像纳鞋底那样走‘之’字线,既结实又不影响灵敏度。”
午后的海面突然掀起小股洋流,原本平静的海水开始旋转,形成一个个微型漩涡。林栋他们赶紧退到礁石后方,看着传感器的布套自动切换模式——鱼群图案突然收缩,小丑鱼与雀鲷的编线相互缠绕,形成网状结构,透明气囊里的空气被排出一半,让布套下沉到珊瑚礁的凹处,避开漩涡的中心。
“湍流防御启动了!”姜小龙举着防水相机拍摄,镜头里,布套上的反光丝在漩涡中闪烁,像给洋流标了条发光的轨迹,“江学姐说这布套里的记忆合金丝遇强水流会收缩,带动鱼群图案变形,就像真鱼群遇到危险会抱团一样。你看那几个银色的浮子,居然能感知水流方向,自动调整布套的朝向!”
袁姗姗趴在礁石上,看着布套的鱼嘴位置渗出层透明的黏液——那是她提前缝进去的防附着涂层,遇强洋流会自动溶解,在布套表面形成保护膜。“这是薛奶奶用墨鱼汁和蜂蜡调的方子,”她指着涂层在水中扩散的涟漪,“既能防藤壶,又能给周围的珊瑚虫补充点微量元素,算是咱们给珊瑚礁的‘见面礼’。你闻,水里是不是有股淡淡的海藻香?那是涂层里加了马尾藻的提取液,能吸引清洁虾过来帮忙清理布套上的杂物。”
洋流渐缓时,周教授带着队员划着小艇过来,手里举着水下探测仪。“你们的布套真能‘躲’啊,”他指着珊瑚凹处的鱼群图案,“刚才我们的水下机器人都被卷到浅滩了,它居然稳稳待在这儿。”他忽然指着布套上的小丑鱼眼睛,那里嵌着两颗黑色的压电陶瓷珠,“这是声呐感应装置吧?我在军用设备上见过类似的。”
林栋点头,按下传感器侧面的按钮,陶瓷珠立刻发出微弱的超声波:“江慧玲结合了海豚的回声定位原理,能探测周围半米内的礁石和鱼类,遇到大型生物靠近会自动发出低频信号驱赶——昨天有只海龟游过来,布套就‘叫’了两声,它立刻绕开走了。”
袁姗姗忽然指着水里:“快看!真的有清洁虾!”几只通体透明的小虾正顺着布套的鱼群图案爬行,用螯钳清理着尼龙线上的细小浮游生物。周教授看得直称奇:“这就是‘生态友好’啊!设备和珊瑚礁成了邻居,还能互相帮忙。”
傍晚的霞光给海面镀上了层玫瑰色,珊瑚礁在暮色中渐渐模糊,只有布套上的反光丝依然闪烁,像一串水下的星星。林栋他们坐在科考船的甲板上,周教授用不锈钢小锅煮着海鲜粥,虾蟹的鲜香混着米粥的甜香在海风中弥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