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姗姗翻出本线装书:“我找到本民国的《酒坊经营琐记》,里面记着当年的雇工工资——‘酒师月钱两块大洋,学徒管吃住’,换算成现在的物价,相当于高级工程师待遇呢!正好加到系统的经济分析模块里。”
林栋调出系统后台,看着实时增长的数据:已录入清代酒坊图纸37张,老物件三维模型12个,微生物数据15组,关联现代工艺参数89项。这些数字背后,是铜酒提子的冰凉触感,是酒曲的淡淡清香,是古籍纸张的粗糙纹理,也是伙伴们指尖的温度。
傍晚时,他们带着设备去了趟学校的创客空间。姜小龙调试摄像机时,镜头不小心扫到窗外——晚霞正把天空染成琥珀色,远处的图书馆尖顶像枚倒立的酒提子,在暮色里泛着微光。
“开拍!”姜小龙喊了一声,袁姗姗举起铜酒提子,对着镜头缓缓转动,吴小燕操作平板,让虚拟的气流云图在提子周围流动,林栋则调出酒窖的三维模型,让清代的窖泥和现代的检测数据在屏幕上重叠。
“清代酒师不知道微生物,但他们知道‘窖泥越老,酒越香’,”林栋对着镜头解释,“就像我爸不知道什么是算法,但他记的账永远清清楚楚——本质上都是在找规律,只不过我们用的工具不一样。”
拍摄间隙,袁姗姗从包里掏出个纸包,里面是刚买的糖火烧。“我奶奶说的,”她分给大家,“以前酒坊的学徒,早饭都吃这个,抗饿。”
糖火烧的甜香混着铜酒提子的金属味、培养箱的消毒水味、代码的油墨味,在晚风里酿成种特别的气息。林栋咬了一口,忽然想起父亲说的话:“做事就像酿酒,急不得,得慢慢发酵。”
回去的路上,姜小龙扛着摄像机,忽然哼起了雪湖的民谣,调子有点跑,但足够轻快。吴小燕跟着打拍子,袁姗姗则低头在手机上查明天要用到的史料,屏幕光映在她脸上,像落了片星星。
林栋走在最后,看着他们的背影,忽然觉得这个夏天变得沉甸甸的——不是因为高温,而是因为那些被代码串起来的老时光,被数据激活的老手艺,还有这些一起为了同一个目标忙碌的人。
他掏出手机,给系统加了条新日志:“2002年7月15日,系统仍在生长,就像酒坊里的菌丝,在代码与史料的缝隙里,悄悄蔓延。”
发送成功的提示弹出时,远处的蝉鸣恰好歇了口气,仿佛在为这句记录,留下片刻的安静。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