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栋蹲在房间地板上,对着摊开的行李箱发愣。阳光从窗帘缝里钻进来,在一堆叠好的衣服上投下细长的光带,像道没画完的辅助线。
“这件要不要带?”母亲拿着件洗得发白的棉布衬衫走进来,领口磨出了毛边,“你高三天天穿的,说吸汗舒服。”
林栋指尖划过衬衫上的污渍——是上次修收音机时蹭的焊锡印,洗了好几次都没掉。他点点头:“带。”放进箱子时,特意叠在最上层,压在清华的录取通知书旁边,纸页边缘的金边闪着光,和衬衫的旧痕撞在一起,竟有种奇妙的和谐。
父亲抱着个木盒子进来,打开是堆零散的零件:“这是你小学拆的第一个收音机,我给你攒着呢。”里面有生锈的电容、断了线的喇叭、还有个歪歪扭扭的电路板,上面用红漆写着“林栋的第一个作品”。“带去吧,想当年你为了装回这堆零件,蹲在地上熬了三个晚上。”
林栋捏起那个小喇叭,想起自己当时把电池正负极接反,“啪”的一声冒出小火花,吓得差点哭出来,还是父亲抓着他的手重新接线:“别怕,错了就改,比装对了还记牢。”他把零件盒塞进箱子角落,旁边留出空位,放吴小燕给的离线翻译器——那玩意儿外壳是用旧手机壳改的,背面贴着张全班合影,张超的手指比着“第一”的手势,袁姗姗的辫子歪到了江慧玲肩上。
“还有这个。”母亲又拿来个布包,解开是双布鞋,针脚有点歪,“你薛爷爷让我给你的,说清华园大,走路多,这鞋比运动鞋养脚。”鞋面上绣着朵简单的梅花,是薛老的老伴绣的,线脚不太齐,却比任何名牌都暖。
林栋把布鞋放进鞋盒,旁边摆着张超送的篮球手环——上面刻着“45度角永远准”,是用他赢来的比赛奖金定做的。手环内侧磨得发亮,是张超每天帮他擦的功劳,说“要像保养投篮手感一样保养它”。
正收拾着,张超风风火火地闯进来,手里举着个透明罐子:“栋哥!给你带了雪湖的土!”罐子里装着黑褐色的泥土,上面插着根干枯的狗尾巴草,“我问过老人,带点家乡土,到了外地不容易水土不服。”他把罐子往林栋手里塞,指节还沾着篮球场的灰,“对了,这是我新练的投篮秘籍,你看——”说着就原地比划,篮球砸在墙上,震得相框晃了晃。
“知道了,”林栋笑着把土罐放进箱子,“到了北京,我也找个球场练,保证不输给你。”
“拉钩!”张超伸出小拇指,指尖还带着创可贴——是昨天扣篮时被篮筐划的,“等你放假回来,咱们打全场,我带新队友跟你比!”
钩完手指,张超忽然从书包里掏出个笔记本,红着脸递过来:“这是……我抄的物理笔记,其实我也想考雪湖一中的理科班,你看我这字是不是比以前好看点?”本子上的字迹歪歪扭扭,但每道题都标着“林栋讲过”,旁边画着小小的篮球图案。
林栋翻开最后一页,张超用红笔写着:“目标:跟栋哥一样,考上喜欢的大学。”他拍了拍张超的肩膀:“加油,不会的题拍照片发我,随时给你讲。”
张超刚走,江慧玲抱着摞书进来,最上面是本《电磁学进阶》,扉页上贴着片银杏叶——是去年秋天在学校后山捡的,当时林栋正给她讲洛伦兹力,叶子落在公式上,像个天然的书签。“这些是大学预科的衔接资料,”她指着书里的批注,“我把高中和大学的知识点用箭头连起来了,你看这里——”翻开一页,上面画着个简易的回旋加速器示意图,旁边写着“就像张超绕着球场跑圈,速度越快,圈越大”。
“还有这个。”江慧玲从书里抽出张CD,“是物理老师找的清华公开课录音,我转成了MP3,你在地铁上能听。”CD壳上贴着张便利贴,写着“每天听15分钟,比刷题管用”,字迹清秀,和她解题时的利落完全不同。
林栋把CD放进随身听,忽然想起上次模拟考后,江慧玲把他叫到办公室,从抽屉里掏出本错题本:“其实你这道题的解法更简单,我帮你整理了三种思路。”那时夕阳透过窗户,在她的眼镜片上投出光斑,像此刻落在行李箱上的阳光。
“对了,”江慧玲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个小铁盒,“这是薛爷爷给你的,说‘关键时刻能用上’。”打开一看,是枚小小的指南针,外壳是用旧弹壳磨的,指针在里面轻轻转着,始终指着南方。“薛爷爷说,不管走到哪,别忘了家在南边。”
林栋把指南针放进衬衫口袋,贴着心口的位置,能感觉到金属的微凉。这时吴小燕抱着台旧笔记本电脑进来,屏幕上还贴着“极速先锋”的贴纸:“给你装了离线题库,断网也能刷题。”她点开一个文件夹,里面全是用代码写的趣味物理题,比如“用Python算投篮抛物线”“用C语言模拟电路故障”,“我把每个程序都加了注释,你看不懂的地方,按这个按钮——”她按了下键盘上的自定义键,屏幕上跳出只卡通猫头鹰,用薛老的语气说:“小子,这都不会?想想串并联电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