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栋把行李箱放进桑塔纳后备箱时,金属锁扣碰撞的脆响里,混着“林记电器”店员搬货的吆喝——父亲进的新款笔记本电脑今早刚到,纸箱在店门口堆成小山,印着“轻薄便携”的字样,像在为他即将奔赴的北京决赛提前注解。
“证件都带齐了?”母亲把保温杯塞进他手里,里面是刚泡好的菊花茶,胎菊在热水里舒展的样子,像极了她此刻欲言又止的眉眼,“薛老在车里呢,说要跟你讲讲他当年去北京开会的故事,让你提前熟悉熟悉大城市的规矩。”
林栋捏了捏保温杯的提绳,棉布触感磨得发柔——这是去年物理竞赛获奖时学校发的奖品,杯身印着“学海扬帆”,现在被母亲用得比他还勤。他忽然注意到母亲鬓角新添的白发,在晨光里泛着银光,像提醒着某些被忙碌日子忽略的细节。
“小栋,走了!”薛老在车窗里探出头,军绿色的旅行包放在腿上,拉链上挂着个褪色的五角星挂坠,是他珍藏多年的老物件。老人今天穿了件熨烫平整的中山装,胸前口袋别着支钢笔,笔帽上的镀铬已经斑驳,却被擦得锃亮。
江慧玲的车紧随其后,她父亲降下车窗时,飘出股淡淡的打印墨香——是决赛资料的油墨味。江慧玲坐在副驾驶,白衬衫领口系着的丝巾是吴小燕送的,浅紫色底印着星轨图案,“说像你喜欢的天体运行轨迹”,她隔着车窗比划着,指尖在空气中划出道弧线。
“你的天体物理笔记我带来了,”她扬了扬手里的活页本,边角贴着彩色的索引贴,“昨晚看到黑洞辐射那章,忽然想起徐铭的网吧服务器——散热不好就会像黑洞吸积盘似的,越热越容易死机。”
林栋忍不住笑了。自从“极速先锋”扩规模后,江慧玲总把物理原理往网吧设备上套,说“实践出真知”。他想起徐铭昨天还打电话来,说新招的技术员总调不好路由器,“等你从北京回来给看看,那小子连子网掩码都弄不明白”,语气里的倚重,比当年喊他“修收音机的小师傅”时重了不止三分。
车过体育场时,林栋瞥见跑道上的身影——张超正背着沙袋练冲刺,黑色运动服后背洇出的深色,在阳光下像片移动的云。他明天就要去省体校参加最终选拔,昨晚特意发来条超长短信,末尾用加粗字体写着“等我好消息,回来给你接风!”,感叹号密集得像要从屏幕里跳出来。
“张超这孩子,是块练体育的料。”薛老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手里转着那支老钢笔,“我年轻时候在部队,就喜欢这种敢拼的兵。你们这批孩子,各有各的赛道,都挺好。”老人忽然压低声音,“我给你带了包雪湖特产的香榧,给清华的教授们尝尝,礼轻情意重。”
江慧玲的父亲忽然插话:“刚接到吴小燕的电话,说她爸给咱们订了北京的酒店,就在清华附近,步行十分钟就到。她说把你的决赛日程表做成了Excel,发在咱们的群里,用不同颜色标了重点时段。”
“她怎么不跟咱们一起去?”林栋问。
“她说要帮徐铭调试网吧的比赛系统,”江慧玲拨了拨丝巾,“‘极速战队’下周要跟邻市打决赛,徐铭说缺个懂物理的技术指导,算准了她能从电路原理上优化延迟。”
林栋想起吴小燕那本画满电路图的笔记本,忽然明白所谓的“各有赛道”——有人奔赴北京的物理考场,有人守在网吧的服务器旁,有人冲刺在体校的跑道上,像同一棵树上的枝桠,朝着不同方向生长,却共享着同一片阳光。
高铁驶离雪湖站时,林栋望着窗外倒退的街景,忽然看到“极速先锋”的霓虹招牌。徐铭正站在门口指挥店员挂横幅,红底黄字写着“预祝极速战队旗开得胜”,晓雅在吧台后擦着玻璃杯,晨光透过落地窗落在她身上,像给安静的侧影镶了圈金边。
“在想什么?”薛老递过来块香榧,壳上的纹路像幅迷你的地图,“是不是担心决赛?我跟你说,当年我去北京汇报工作,上台前也紧张,后来想起老班长说的‘把台下当菜地’,就不慌了——你就把考场当修电器的工作台,平常心就好。”
林栋剥开香榧,果仁的清香在车厢里弥漫。他翻开江慧玲的笔记,在“脉冲星信号分析”那页,看到她用红笔写的批注:“像张超投篮的节奏,有规律的周期性脉冲=稳定的出手频率”,旁边还画了个小小的篮球,箭头标注着“抛物线=引力场作用”。
高铁驶入省城地界时,手机忽然震动起来。是袁姗姗发来的视频通话,背景是文科班的教室,黑板上写着“距离高考还有280天”,粉笔字被阳光照得发白。“我在帮老师整理历史年表呢,”她举着手机转了圈,镜头里闪过几个埋头刷题的同学,“刚把你的‘电路记年法’做成了展板,被隔壁班借去当教具了!”
她的马尾辫上别着个太阳能小风扇,叶片在阳光下转得飞快——是从“林记电器”买的新款,“说背书热了能吹吹,还能提醒自己能量守恒”。袁姗姗忽然把镜头对准窗外:“你看,张超他们体校的大巴刚过去,好像在往火车站方向开,估计是去省城选拔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80后的我猝死重生1997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