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府虽胜,然根基已伤。西南诸藩,人心浮动,此乃痼疾,非武力可根治。”孙传庭对杨涟分析道,“我朝当下之要,在于保持存在,维系联系,静观其变。待幕府内部生变,或外患加剧,则此间种子,自有破土之日。”东瀛的局面,进入了一种表面臣服、暗流汹涌的微妙平衡期。
紫禁城,暖阁内炭火熊熊,驱散了冬日的严寒。朱常洛面前摆放着各方送来的年终总结与来年方略。北疆的冬训、龙安的内省、海疆的织网、东瀛的暗潮……各方都在利用这个冬季,进行着休整、积蓄与谋划。
“北疆厉兵秣马,居安思危,此乃良将之本色。然需提醒定王,将士耐寒训练,亦需保障后勤,勿使非战减员。”
“龙安深耕技术,厘定规章,目光长远。着工部与格物院,仔细研议《龙安工律》,择其善者,或可推广于其他工矿之地。”
“海疆张献忠,建咨议司,织情报网,此乃老成谋国之举。然需警惕其机构尾大不掉,或行事过于酷烈,反生事端。着枢密院定期稽查其报。”
“东瀛局势胶着,使团耐心潜伏,以待时机,策略无误。然需注意,与西南诸藩往来,务必隐秘,不可授幕府以口实。”
他的批示,既肯定了各方的努力,也包含着提醒与制约,体现着帝王驾驭四方、平衡局面的智慧。
“王安,岁末将至,四方臣工辛苦。”朱常洛放下朱笔,对侍立一旁的王安道,“传旨内帑,拨发特别恩赏,犒劳北疆将士、龙安工匠、东南水师及驻外使团人员。让他们过个暖和年。”
“另外,”他顿了顿,目光投向窗外纷飞的雪花,“告诉徐允贞,枢密院需利用年关前后,各方往来频繁之机,加强对京城内外、各省要员动向之监控。朕总觉得,这平静之下,恐有朕尚未察觉之波澜。”
冬藏,是为了春生。帝国的掌舵者,在温暖如春的乾清宫内,已然将目光投向了风雪之后,那注定不会平静的泰昌十四年。
喜欢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朕听说,你们叫我大明一月皇帝?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