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像块石头砸在李泽岚心上,让他瞬间红了眼眶。他想起陈卫国被抓前,苏晴总在电话里问他“什么时候回来”,语气里满是担心却不敢多问;想起父母在电话里说“要是太累就回家歇歇”,却从没提过自己有多怕他出事。他一直觉得自己是在为“大家”奔波,却差点忽略了身边最亲近的“小家”——那些藏在细节里的牵挂,才是他最该守护的东西。
“爸,我记住了。”李泽岚深吸一口气,抬起头时,眼神里多了几分坚定,“以后做事,我会先想清楚风险,把家里人和老百姓都放在心上,再也不冒冒失失的了。”
“记住就好。”苏父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陈卫国落网,对阳山是好事,对你也是个机会。你在阳山抓的产业,申请的地理标志,建的加工集中区,都是实实在在的政绩,上面有人看在眼里。你现在在县级这个层面打转,看似慢,其实是在攒‘底子’——攒老百姓的口碑,攒干事的经验,攒上面的认可。”
他端起茶杯,跟李泽岚的杯子轻轻碰了一下,语气里多了几分隐晦的深意:“你从青川到阳山,跨了两个省,基层的苦吃了,实事也办了,这些都是你的资本。以后的路还长,别只盯着眼前的事,得往远了看。但你要记住,不管走多远,‘稳’字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走得稳,才能走得远。”
李泽岚的心跳轻轻一快。他想起赵东来之前跟他说的“多听少说,多做少争”,想起省农科院王教授提到的“阳山产业做好了,就是你最好的名片”,这些话此刻都和岳父的叮嘱重叠在一起。他突然明白,自己之前总想着“把事办成”,却忘了“把事办稳”——真正的干事,不是横冲直撞,是懂得在风险里找平衡,在稳妥中求突破。
“对了,晴晴出了月子,你打算什么时候回阳山?”苏父突然问道,语气又恢复了平时的温和。
“我想等晴晴满月了再走,还有十几天。”李泽岚回答,“赵东来昨天给我打电话,说农产品加工集中区的土地补偿有点问题,几户农户不太配合,我回去正好能帮着处理。这次我打算先跟农户聊聊,听听他们的诉求,再找办法解决,不着急动手。”
“这样就对了。”苏父点点头,脸上的笑容更明显了,“跟农户打交道,不能只讲政策,得讲人情。你可以跟他们说说你爸妈在青川种庄稼的事,用自家的例子跟他们聊,比讲大道理管用。老百姓要的不是空头承诺,是你能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让他们觉得你是真心为他们好。”
李泽岚把岳父的话记在心里。他想起之前在江英镇,只要提起父母种玉米的辛苦,农户们就会跟他掏心窝子说话,或许这次处理土地补偿,也能用这个办法——用真心换真心,比什么都管用。
病房里传来孩子的哭声,苏晴的声音随之响起:“泽岚,孩子醒了,你进来抱抱他。”
两人起身走进病房,李泽岚快步走到摇篮边,小心翼翼地抱起孩子。孩子在他怀里蹭了蹭,小脑袋靠在他的胸口,哭声渐渐停了,睁着圆溜溜的眼睛看着他,小手紧紧攥着他的衣角。苏父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幕,眼底的沉郁彻底散去,只剩下温和的笑意。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