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在客厅的两侧,主卧朝南,摆着张一米八的大床,床上铺着崭新的浅蓝色床单和被子,叠得方方正正,像是酒店里的标准间;床头两边各放着个白色的床头柜,上面摆着银色的台灯和一个小小的闹钟,闹钟的指针正指向下午六点;靠墙的位置立着个大衣柜,打开柜门,里面挂着十几个空衣架,下面的抽屉也收拾得干干净净,显然是特意为他腾空的。次卧朝北,被布置成了书房,靠窗摆着张实木书桌和一把椅子,书桌上放着台打印机,旁边的书架上已经整整齐齐地摆了不少书,既有《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乡村振兴实战案例》等工作相关的书籍,也有《平凡的世界》《朝花夕拾》等文学作品,甚至还有几本儿童绘本——想必是周明考虑到他家人可能会来小住,特意准备的。
卫生间在主卧旁边,铺着白色的瓷砖,墙壁和地面都擦得发亮;淋浴、马桶、洗手池一应俱全,镜子擦得干干净净,能照出人影;洗手池旁的置物架上,整齐地摆着崭新的毛巾、牙刷、牙膏、洗发水和沐浴露,都是常见的平价品牌,却透着贴心的细节。“李县长,洗漱用品都是新拆封的,您放心用。小区里24小时供应热水,水压也稳定,洗澡、做饭都方便。物业费、水电费这些,办公室会统一代缴,您不用操心,专心工作就行。”周明笑着说,“如果您觉得缺什么,或者想调整家具的位置,随时跟我说,我让人当天就过来弄。”
李泽岚站在房间中央,看着眼前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家”,心里暖流涌动。从办公室里整齐的文件、茶几上新鲜的水果,到住处新换的电器、塞满食材的冰箱,再到书房里特意准备的书籍,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处处透着周明的用心,让他这个初到阳山的“外来者”瞬间有了“扎根”的感觉,陌生感和疏离感一扫而空。
他走到阳台,推开玻璃门,一股带着草木清香的风扑面而来。阳台下面是小区的花园,几位老人正带着孩子玩耍,笑声阵阵;远处能看到连绵的青山,在暮色中透着朦胧的绿意,连江的水面泛着粼粼波光,夕阳正缓缓落下,将天空染成了温暖的金红色,美得像一幅写意的山水画。
从住处出来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了下来,小区里的路灯陆续亮起,暖黄色的灯光透着温馨的烟火气。周明执意要送李泽岚到小区门口,两人并肩走在青石板路上,聊着县里的风土人情,从阳山鸡的养殖周期,到沙糖桔的采摘时间,再到瑶族的传统节日,周明都如数家珍。
“周主任,说实话,来阳山之前,我心里其实挺忐忑的。”李泽岚突然停下脚步,转头看着周明,语气里带着几分坦诚,没有丝毫隐瞒,“以前在农业部,虽然也经常下乡调研,写过不少政策方案,但那都是‘纸上谈兵’,从来没有真正主政过一个地方,手里管着这么多人的生计。阳山是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产业、民生、生态都有不少难题,我怕自己经验不足,干不好实事,辜负了组织的信任,也辜负了老百姓的期待。”
周明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眼神里带着真诚的敬佩:“李县长,您这话太实在了。其实咱们基层老百姓,不怕干部经验少,就怕干部不真心。您从京城下来,懂政策、有思路,还愿意沉下心来想老百姓的事,这就比什么都强。阳山的老百姓都很实在,你给他们修一条路,他们记你一辈子;你帮他们把农产品卖个好价钱,他们就真心拥护你。”
李泽岚点了点头,目光望向远处的群山。这一天的经历,像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在他脑海里清晰起来:陈卫国破格迎接时的真诚,办公室里堆满的民生资料,住处里塞满的新鲜食材,还有周明细致入微的安排,以及小区里王大爷质朴的笑容……这些片段交织在一起,让他心里原本的忐忑和不安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
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阳山42万亩耕地里,还有不少农户守着特色农产品却赚不到钱;13个乡镇里,6个重点帮扶乡镇的百姓还在盼着通村路、盼着好医生;72.5%的森林覆盖率背后,生态优势还没真正转化成发展优势。但他也明白,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陈卫国这样务实担当的“班长”带头,有周明这样细心周到的“管家”辅助,有班子成员的齐心协力,还有老百姓眼里藏不住的期待,只要自己沉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件事都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在阳山干出一番成绩。
“周主任,谢谢你。”李泽岚看着周明,眼神坚定,语气里带着沉甸甸的责任感,“从今天起,我就是阳山的一分子了。以后,还请你多帮衬,咱们一起,把阳山的事情办好,让老百姓的日子能实实在在好起来。”
周明看着李泽岚眼中的坚定,心里也多了几分敬佩。他知道,这位“京城来的县长”,不是来“镀金”的,是真的想扎根阳山、干实事的。“李县长,您放心,我一定全力以赴,配合好您的工作,咱们一起为阳山老百姓多做些实事!”
两人相视一笑,继续往前走。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将身影拉得很长。远处的连江,在暮色中泛着温柔的波光;近处的小区,家家户户的灯光陆续亮起,透着温暖的烟火气。李泽岚知道,他的“阳山故事”,就从这个充满暖意的傍晚,正式开始了。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