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口大幅下滑,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再次凸显,数千万农民工失业。国家推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其中很大一部分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农村建设,同时大规模推进“家电下乡”“汽车下乡”,通过补贴鼓励农民消费,消化工业过剩产能。李泽岚查阅资料发现,2009年至2011年,“家电下乡”累计销售家电1.6亿台,拉动消费近4000亿元;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吸纳了2000多万农民工就业。“这一次,三农的‘缓冲阀’作用更加明显,既消化了过剩产能,又稳定了就业。”他在笔记中写道,但同时也注意到一个问题:“家电下乡”的产品中,不少是城市淘汰的旧型号,农民花了钱却买不到优质产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部分项目存在“重建设、轻维护”的问题,后续运营困难。“这说明,虽然政策初衷是好的,但在执行中,农民的真实需求还是被放在了次要位置,三农依旧是‘被动承接’,而非‘主动受益’。”
半个月的学习,让李泽岚的心情越发沉重。他把四次危机的梳理整理成一份《四次经济危机中三农角色演变分析》,在文末写下自己的感悟:“三农始终是国家经济的‘压舱石’,每当城市和工业面临困境,农村都会成为‘缓冲阀’和‘蓄水池’,农民用自己的土地、劳动力和消费,承接了过剩产能,分担了经济压力。但这种‘转嫁’,往往以牺牲农民利益、忽视农村发展为代价,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发展滞后。如今,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核心就是要改变这种‘被动承接’的局面,让三农从‘牺牲者’变成‘受益者’,让农民真正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这天晚上,李泽岚回到四合院,苏晴看到他疲惫却眼神明亮的样子,笑着问:“又在研究你的‘三农课题’?饭都快凉了。”
李泽岚坐下后,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和感悟讲给苏晴听,语气里带着几分激动:“晴晴,以前我在青石乡,只知道要让老乡们增收,却不知道三农在国家经济里扮演着这么重要又这么‘委屈’的角色。以后在农业部工作,我一定要多为农民发声,推动政策向农村倾斜,让三农不再只是‘缓冲阀’,更要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苏晴握住他的手,眼里满是支持:“我相信你能做到。你在河南调研时,为了老乡们的补贴问题那么较真,现在又花这么多时间研究三农历史,就是因为你心里装着农民。”
李泽岚点点头,心里暗暗下定决心。第二天上班,他把自己整理的分析材料交给张红梅,张红梅看完后,对他赞不绝口:“泽岚,你这份分析太透彻了!不仅梳理了历史脉络,还结合了基层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这对我们制定政策很有参考价值。接下来,部里要制定‘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规划,你可以把这些思考融入进去,争取让政策更多地向农民利益倾斜,避免三农再次成为‘被动承接’的对象。”
得到张红梅的认可,李泽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方向。他知道,改变三农的“被动地位”并非一蹴而就,但只要自己坚持从基层实际出发,从农民需求出发,在政策制定中多一份考量、多一份担当,就一定能为三农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青石乡老乡们的笑容,在更多农村绽放。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