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净利润能有多少?”李泽岚问道。
刘建国的笑容淡了些,拿出账本给大家看:“种子1.5万,化肥3万,农药0.8万,灌溉电费1.2万,收割费1.8万,雇人工资6万,还有农机保养、土地承包费……加起来一共18.3万,净利润也就16.35万。”
他叹了口气:“看着不少,可这是300亩地一年的收入,平均下来一亩地才545块,还不如俺去城里开货车挣得多。而且风险太大,去年夏天遭了冰雹,一亩地减产200斤,一下就少赚6万块。要是能有农业保险补贴,或者价格兜底政策,俺们种粮大户也能少担点风险。”
李泽岚接过账本,仔细翻看着,上面密密麻麻记着每一笔支出,小到一把镰刀、一瓶农药,都记得清清楚楚。他能感受到,刘建国这样的种粮大户,虽然比小农户收入高些,却也承受着更大的压力——资金压力、自然风险、市场波动,每一样都可能让他们一年的辛苦付诸东流。
傍晚,调研组在张庄村村委会召开座谈会,村里的种粮户、村干部、农技员都来了。大家围坐在院子里的槐树下,你一言我一语地聊开了。
“俺觉得补贴标准太低了,能不能涨到一亩地100块?”
“申请补贴太麻烦,能不能在村里就能办,不用跑乡里?”
“现在农资价格涨得太快,能不能给农资也发点补贴?”
“小麦价格老波动,能不能让国家定个保底价格,不管市场价多低,都按保底价收?”
李泽岚坐在一旁,认真地记录着大家的诉求,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夜色渐浓,槐树上的蝉鸣渐渐稀疏,可大家讨论的热情却丝毫未减。李泽岚知道,这些看似简单的诉求,背后是千万粮农的期盼,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解决的问题。
回到镇上的住处,李泽岚拿出苏振邦老红军的笔记,翻到其中一页,上面写着:“粮食是百姓的命,是国家的根,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让种粮的人寒心。”他看着这句话,心里暗暗下定决心:这次河南调研,一定要把粮农的真实诉求带回去,推动补贴政策优化,让种粮的老乡们能赚钱、有奔头,让“中原粮仓”更稳固,让国家的“饭碗”端得更牢。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