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县长、谷书记放心,我一定落实好!”李泽岚站起身,郑重地说,“三个月内,保证把薯条厂建起来、投产出合格产品;一年内,不仅要达标,还要带出一支懂技术、懂市场的团队,为后续对接一级市场打好基础。”
离开党政大楼时,李泽岚手里的方案被标注得密密麻麻——县长建议的“流动资金预留比例”、谷书记强调的“上海实习计划”,还有自己补充的“农户监督岗”,每一条都指向“长远发展”而非“短期达标”。他掏出手机,给辛普劳的马克发了条邮件,主动提出“承担汤姆团队的认证费用”,并申请“派2名技术人员去上海实习”,末尾特意加上一句:“青石乡希望成为辛普劳在华合作中,最懂一级市场标准的伙伴。”
傍晚回到青石乡,李泽岚立刻召集团队开会,把县长和谷书记的建议融入薯条厂建设方案:老周负责对接上海实习的人员选拔,优先选有英语基础的年轻技术员;小马负责制定“农户监督岗”的工作细则,每周邀请2名农户代表进厂检查;陈教授则牵头,根据辛普劳的标准,细化种薯筛选的指标,确保加工原料100%达标。
会议室里,灯光亮到很晚,墙上的“产业链规划图”被越画越细,从种薯田到薯条厂,再到未来的麦当劳门店,每一个环节都透着“踏实干事”的劲头。李泽岚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心里很清楚:建薯条厂的2000万投资,不是“赌注”,而是“敲门砖”——敲开的不仅是辛普劳合资的大门,更是青石乡马铃薯产业走向一级市场、走向标准化的大门。只要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老乡们手里的土豆,早晚能变成对接国际市场的“硬通货”。
喜欢从窑洞到省府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窑洞到省府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