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肾病科主任赵进喜在多年的临床诊治中发现,许多年轻女性不仅饱受便秘的困扰,还常常伴有莫名其妙的腰疼、肚子疼、头疼、经期不适、情绪低落或易怒等症状。她们情绪波动较大,容易烦躁易怒,甚至不自觉地发无名火,睡眠质量也普遍偏低。经过详细检查,往往发现她们并没有子宫肌瘤、附件炎等常见妇科问题,妇科B超和常规检查均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但医生在触诊时,会发现她们的左下腹或小腹区域有明显的压痛,部分患者还可摸到条索状或包块样的组织。从中医角度来看,这是“血淤”“寒凝胞宫”的典型表现;而在西医中,这种症状被称之为“盆腔淤血综合征”,是由于盆腔静脉系统回流不畅、血液淤积所致。
盆腔淤血综合征与女性盆腔的特殊解剖构造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人体多数部位是2~3条静脉伴随一条同名动脉,形成回流系统。然而盆腔中的卵巢静脉结构异常复杂,可多达5~6条,且走行迂曲。并且,盆腔静脉壁较身体其他部位的静脉壁薄,缺乏弹性支撑,容易扩张、扭曲,形成众多弯曲的静脉丛,就像一个水网相连的沼泽地,能够容纳大量迅速流入的动脉血,却难以有效排出,导致血流缓慢、淤滞甚至逆流。同时,膀胱、生殖器官和直肠三个系统的静脉丛彼此相通,形成一个“共用回路”。因此,任何一个系统的循环出现问题,都会波及另外两个系统。比如便秘导致直肠压力升高,就可能压迫周围静脉,加重盆腔淤血;而盆腔淤血又会进一步影响肠道蠕动,形成恶性循环。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患者的耳朵在盆腔、子宫、直肠、便秘等相关穴位上往往会有明显变化,如皮肤脱屑、色素沉着、长小痘痘或局部凹陷。中医认为,耳穴是人体的全息图,能够通过小的局部反映出整体的健康状况。当盆腔出现淤血时,耳部对应区域就会出现异常反应。如果患者情绪紧张、生气着急,肝气郁结,会进一步加重血淤,这些耳部症状也会更加明显。
盆腔淤血的产生,可能与屡次人工流产、分娩损伤、长期久坐、缺乏运动或经常受凉有关。如今,随着时尚潮流的发展,许多女性在寒冷的季节也穿着单薄,露腰、露腹、穿短裙,导致“血遇寒则凝”,寒邪直中下焦,损伤脾肾阳气。现在中医妇科医生普遍认为,受凉是引起女性妇科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天,她们都在为因追求美丽而受凉所带来的健康问题忙碌着。然而,一些爱美的女性可能会觉得,日本、韩国的气候比中国更冷,那里的女性穿着更加短露,却似乎少有此类问题。这种想法其实只看到了表面现象,忽略了背后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差异。
以日本为例,富士山作为一座活火山,地热资源丰富,使得日本整体地气偏热。当地人饮食中常食用生鱼片、生牛肉和各类凉性食物,正是为了平息体内的热气,达到阴阳平衡。而且,在日本开设中医诊所的华人医生反映,日本女孩子虽然冬天穿着短裙,但她们非常注重保暖细节——例如在肚脐上贴温经散寒的膏药,让温性的药性通过神阙穴吸收进身体,以预防寒邪入侵。此外,日本家庭普遍使用暖桌、地暖等设施,室内外温差调控得当。而在韩国,地热取暖系统(??)极为普及,人们在进入室内后能够迅速暖和起来,减少寒气对身体的侵袭,至少能保证当天受的寒气当天化解。这些深层次的生活智慧和健康防护措施,是中国许多女性在模仿穿衣风格时所忽略的。
当女性下身受凉时,寒邪侵入胞宫,血脉不通畅,气机阻滞,不仅会导致经血排出不畅、痛经加剧,还会引起腹压增高,压迫直肠,进而出现腹痛、便秘等问题。长期如此,可能引发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等更严重的后果。对于这类患者,不能简单地使用清热泻火药或刺激性泻药,那样只会损伤脾胃阳气,加重寒凝血淤。正确的做法是采用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温药”进行调理。在中医辨证基础上,可以适当服用桂枝茯苓胶囊以化瘀消症,或选用大黄蜇虫丸来通络祛淤,改善盆腔微循环,从根本上缓解症状。
此外,日常调理也至关重要。建议女性避免久坐久站,每天进行适度运动如快走、瑜伽、八段锦等,促进气血运行;饮食上少食生冷寒凉食物,多食温性食材如姜、红枣、桂圆、羊肉等;经期注意保暖,避免涉水受寒。睡前可用艾叶、红花煮水泡脚,引火归元,温通经络。
总而言之,女性便秘问题不仅仅与肠胃功能有关,还可能与盆腔淤血综合征等妇科问题密切相关。它是一个多系统、多因素交织的健康信号。因此,在寻求治疗方法时,应综合考虑体质、生活习惯、情绪状态等多方面因素,从根本上调理,而非仅对症下药。同时,女性朋友们也应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美丽不应以牺牲身体为代价,注重日常保暖与养生,才能真正拥有由内而外的健康与魅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的中医生涯之路》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全本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全本小说网!
喜欢我的中医生涯之路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我的中医生涯之路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