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畔依旧喧闹,清真寺的宣礼声准时响起,市民照常喝茶、抽水烟、谈足球。
埃及国防部的大楼就矗立在河畔,白色外墙在烈日下泛着光。
几辆军车停在门口,士兵神情严肃,街上的人匆匆走过。
大楼内部的空调开得很低,走廊里挂着老总统的照片,走到会议室门口,就能听见压低的争论声。
会议已经持续了三个小时。桌上摊着厚厚的报告,内容从油价下滑、外汇储备减少,到苏伊士航线的安全风险。
国防部长阿米尔·哈桑用笔敲着桌面,说话不快:“再这样拖下去,我们会被动到动不了。钢铁盟约在北边,东协在红海外,苏联稍远,但是压力给的也不小。我们要决定,哪边才是出路。”
“我们想中立,但现在中立并不是最好的选择。”
“钢铁盟约要我们提供海军协作情报,苏俄要求开放港口补给,东协则想要航线通畅。我们每拒绝一方,另一方就多出一份怀疑。”
“而我们连飞机零件都要走灰色渠道。要不彻底倒向一边,要不干脆别说什么中立。”
他的语气里带着一点愤怒,也有无奈。
财政部长也在场,他翻着文件,小声说:“我们的钱撑不了太久。要么接受东协的贷款和装备,要么向欧罗巴妥协。再不决定,连工资都要延迟发放。”
房间一片安静,几秒后,阿米尔开口:“你们都看见了,东协答应帮我们修复雷达系统,还能提供防空无人机。”
“钢铁盟约那边,他们想要的是掌控整个中东,而不是合作。”
几分钟前传来的情报让整个会议气氛更加紧张——钢铁盟约的舰队已经进入东地中海,名义上是“联合演训”,实则在封锁航线。埃及的海军指挥中心已经接到通知,要求所有舰艇避免靠近塞浦路斯以北海域。
“他们在给我们施压,想让我们表态。”
国家安全局高层顾问,艾萨·哈立德说道。
“那我们就表态。”阿米尔站起身,声音平稳,却带着决意,“我们不会给任何人苏伊士的钥匙,但我们也不能再装作什么都没发生。和东协的合作,我们先走一步。”
几位军官同时在笔记上做了记录。
这意味着,埃及正式决定——不再试图两面周旋,而是倾向东协,至少在军备与航运上。
同一时间,内阁的经济委员会也在召开会议。
总理纳吉布在文件上签了几个字,把批注递给副手:“告诉财政部,与东协的贷款谈判继续。如果他们要港口的使用权,可以给。”
“这等于间接表态,会惹怒钢铁盟约。”有人提醒道。
纳吉布合上笔记本:“他们早就不信任我们了,现在至少还能换来一点生路。”
窗外,夕阳的光洒在尼罗河上,天色泛红。
从空中俯瞰,城市仍在运转——街上车流穿梭,老城区的商贩叫卖声此起彼伏,电车沿着河道缓缓行驶。可在政府和军方内部,没人再幻想能继续保持中立。
那天晚上,国防部发出加密电报,命令亚历山大、苏伊士和塞得港的海军基地全面检查防空系统。几小时后,一架东协的运输机在夜色中降落,卸下第一批新型设备。
官方没有公告,也没有媒体报道,只有军方的仓库里,亮起了久违的灯光。
埃及的媒体没有公开讨论这一转变,但无论是在军营、清真寺还是开罗街头的茶馆里,人们都在低声谈论同一个道理。
这个国家从来就没有真正的“中立”。
站在亚、欧、非三块大陆的十字路口,就注定要被每一股风推着走。
老人们记得1956年的炮火,年轻人记得阿拉伯之春的断网和宵禁。
他们守着苏伊士运河和亚欧非大陆的交界点,就像守着世界的十字路口。
但守门的人,总得决定替谁开门,替谁关门。
————————————
几乎同一时间,安卡拉。
总统府的窗子紧闭,办公桌上铺满了来自地中海舰队、外交部和驻突尼斯使馆的加密电报。
地图上,那条象征地中海航线的蓝色线,已被钢铁盟约的标记切割成数段——雅典、塞浦路斯、突尼斯、的黎波里。
它们像一串铁钉,将欧洲势力重新钉进南岸。
本来奥斯曼政府对中亚红旗再度升起保持谨慎距离,不愿与莫斯科过近,也不愿得罪布鲁塞尔。
但随着北非的局势在数月内剧变,钢铁盟约的舰队公开驻扎在突尼斯港口,在爱琴海设立“地中海安全协调中心”,并要求沿岸各国配合航道检查时,安卡拉意识到问题不再只是政治,而已涉及国土安全。
“他们宣称要建立‘欧罗巴—北非共同防线’,目的很清楚——他们想掌控整个地中海,把我们变成他们的殖民地。”
总统没有说话,只是用笔在桌面敲了敲,窗外冷风吹过安卡拉的建筑群,旗杆上的红新月旗轻轻摆动。
真正让高层改变犹豫态度的,是来自利比亚的情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异世界传送门,但是烈焰升腾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异世界传送门,但是烈焰升腾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