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峰的命令如同在滚沸的油锅里泼进了一瓢冷水,整个独立第一纵队及其根据地瞬间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夜色中,一队队战士紧急集合,除了武器碰撞的轻微金属声和脚步声,几乎没有多余的声响。长期的战争磨砺,让他们即便是在如此紧急的战备状态下,也保持着严格的纪律。各级指挥员在短暂而高效的作战会议后,带着明确的任务,奔赴自己的岗位。
“磐石”兵工厂所在的山谷,此刻灯火通明,但与往日的生产繁忙不同,此刻是拆卸、搬运的紧张景象。老师傅们指挥着青壮年工人和赶来协助的民兵,小心翼翼地将一台台车床、铣床的核心部件拆卸下来,用浸油的麻布包裹,装入特制的木箱。沉重的蒸汽机无法搬走,工兵们正在计算炸药用量,准备在最后时刻将其彻底炸毁,不留一丝可用的零件给敌人。
“快!动作再快一点!轻拿轻放,这些都是咱们的命根子!”兵工厂负责人嗓音沙哑,来回奔走。妇女和年纪稍长的村民则组成运输队,肩挑背扛,或者利用骡马,将打包好的设备、原材料,沿着早已勘探好的隐秘小路,运往更深山里的预设隐蔽点。一种悲壮而坚定的气氛弥漫在山谷中,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是在与时间赛跑,与敌人的刺刀赛跑。
与此同时,“惊蛰”大队的侦察兵们,如同鬼魅般消失在夜色里,向着总部电文中提及的几个可能的主要进攻方向渗透。他们不仅要摸清敌人的番号、兵力,更要查明敌人的炮兵阵地、物资囤积点、指挥所位置,以及那些配属的特种部队的具体作战模式。他们是纵队的眼睛和耳朵,他们的情报,将直接决定纵队能否在绝境中觅得一线生机。
在纵队指挥部,林峰送走了李云和徐翰文。李云需要立即着手起草那份至关重要的《告全体军民书》,并组织庞大的群众转移和坚壁清野工作。徐翰文则要确保纵队的后勤补给线在高度机动状态下依然能够维持,同时统筹各军分区的力量,形成有效的策应。
指挥部里暂时只剩下林峰和赵刚,以及几个核心参谋。沙盘上的敌我态势标识正在根据最新情报不断调整。
“老林,”赵刚指着沙盘上一条蜿蜒的河谷,“按照总部通报和‘燧人氏’的推演,日军第36师团的主力,最有可能沿这条清水河河谷推进,这里地势相对平坦,利于其重装备行动。他们的目标,直指我们纵队的核心区,包括指挥部和兵工厂原址。”
林峰默默点头,目光却投向河谷一侧险峻的山岭:“这里,黑云岭。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但如果我们把主力放在这里固守,正好中了鬼子‘压迫于狭小区域予以歼灭’的计策。”
“所以,你的‘饵’……”赵刚若有所悟。
“没错。”林峰拿起一个代表己方部队的红色小旗,却没有插在黑云岭主峰,而是插在了黑云岭前出的一个无名高地上。“在这里,放一个连,配属两挺重机枪和足够的弹药。他们的任务,不是死守,而是做出死守的姿态,顽强阻击,吸引日军先锋的注意力,让他们认为我们是要凭借黑云岭天险进行节节抵抗。”
“一个连?面对鬼子一个师团的先锋,这……”一位参谋忍不住出声,觉得这无异于羊入虎口。
“是饵,也是诱饵。”林峰冷静地解释,“这个连必须打出气势,打出主力部队的架势,让鬼子相信我们就在这里与他们决战。他们坚持的时间越久,吸引的敌人越多,我们真正的反击就越有力。”他看向赵刚,“老赵,这个连的指挥员必须胆大心细,既能狠揍敌人,又能及时脱身。”
赵刚沉吟片刻,吐出一个名字:“三营七连长,王大山。打过硬仗,鬼点子多,上次反扫荡就是他带一个排牵制了鬼子一个大队半天。”
“好!就是他了!”林峰决断道,随即,他的手指划过沙盘,在黑云岭侧后的一片密林地带划了一个圈,“这里,集结一营、三营全部,以及纵队直属炮兵连。一旦日军先锋被王大山连吸引,主力开始围攻无名高地,我们的拳头,就狠狠砸在这个位置上!”
他手指重重一点,点在了预计日军先锋部队的侧翼。“集中所有火力,打掉它的指挥系统,吃掉它的前锋!然后,不与敌后续主力纠缠,立即分散转移,利用山区与鬼子捉迷藏!”
“围点打援,但我们是‘围’自己为点,打其先锋!”赵刚眼中闪过亮光,这确实是一步险棋,但也是一步能打乱敌人节奏的妙棋。
“报告!”机要员再次送来电文,“雷旅长急电!”
林峰接过,迅速浏览。电文是雷雄在赶往石门峪途中发回的,内容简短却杀气腾腾:“已接敌。鬼子先锋一个中队,嚣张得很,正摆开阵势准备强攻石门峪隘口。我部已抢占两侧制高点,定叫他有来无回!另,发现敌军小队携带奇怪天线,疑似通讯或侦察特种装备,已派分队前去‘招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风起赣南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风起赣南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