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晨光淬体知足火,柴门融冰春水生(为书友喜欢四海波的董父加更)
天边刚泛起一抹鱼肚白,淡淡的青灰色晕染开来,将沉睡的山峦勾勒出模糊的轮廓。
汪细卫便在体内那三个能量环沉稳而规律的运转中醒来,如同被一只无形的、精准无比的手轻轻唤醒。
他睁开眼,望着窗外尚未完全褪去的夜色,心中带着一丝无奈:“这‘闹钟’可真是雷打不动,想睡个懒觉是没指望了。”
他轻手轻脚地起身,生怕惊扰了身边熟睡的潘高园和小秋葵。
潘高园睡得很沉,嘴角还残留着昨夜极致欢愉后满足的弧度,呼吸均匀悠长。
小秋葵蜷在母亲臂弯里,小嘴微微嘟着,睡得正香。
汪细卫的目光在她们身上停留片刻,心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此刻的安宁奇妙地交织在一起,然后他悄然转身,推开房门,融入了山间清冽的晨雾之中。
依旧是那片熟悉的、视野开阔的山坡。
初升的朝阳终于挣脱了地平线的束缚,将第一缕金辉泼洒出来,映照在空中,又折射到地面,给山间的草木、岩石都镀上了一层温暖而神圣的光晕。
汪细卫盘膝坐下,迎着那充满生机的晨曦,心神沉入体内。
没有了昨夜与潘高园体操锻炼时那股狂暴而迅猛的能量洪流,此刻的修炼显得平静而笃定。
他引导着体内那三个光点形成的圆环旋转,按照《引山诀》、《流云息》和《观星引》融合后的完整法门运转。
速度虽慢,却如同溪流汇入江河,每一步都踏得无比扎实,每一次周天运转都带来一种厚积薄发的充实感。
他能清晰地感觉到,那道环在缓慢而坚定地变得更加凝练、更加精纯。
仿佛在晨光和山风的滋养下,褪去了昨夜因急速增长而带来的一丝浮躁,沉淀下真正的力量。
当最后一个周天完成,汪细卫缓缓睁开眼,眼中精光一闪而逝,随即恢复了平静。
他并未像往常一样立刻起身下山,而是依旧保持着盘坐的姿势,目光投向远方被朝阳染成金色的云海,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玄云道长……”他心中默念着那位仙风道骨的老道。
“那一指点在眉心,究竟是何玄机?还有他当时在一旁的吟唱,分明蕴含着某种韵律和力量。”
“可当时懵懂无知,只顾着体内那突如其来的变化,竟未曾仔细聆听,如今想来,竟是一句也记不得了。”
一丝懊悔掠过心头,但很快又被释然取代,“也罢,机缘未到,强求不得。”
他的思绪随即转向了那头神秘莫测的黄牛。
“相比之下,黄牛……或者说,那位‘牛前辈’直接将记忆灌入脑海的方式,真是清晰无比,至今历历在目。”
他闭上眼,那些关于完整法门的记忆便如潮水般涌来:玄奥的符文、流转的能量路径、精妙的呼吸吐纳之法……
他不再急躁,而是像梳理一团乱麻般,一项项、一条条地仔细分辨、理解、消化。
“玄云道长传我的《引山诀》、《流云息》、《观星引》,在黄牛眼中竟是残篇?”
汪细卫细细比较着两种法门运转时的细微差别。
“难怪那晚修炼总觉得有些滞涩,效率不高。如今运转这完整的法门,如同打通了任督二脉,顺畅、高效,真有天壤之别!”
他心中涌起一股感激,“玄云道长是引路人,若非他点化,我连修炼的门都摸不到。”
“这份恩情,日后定要寻机报答,也要将这完整法门告知于他。老道若知有此精进之法,想必也会欣慰。”
“只是这黄牛……”
汪细卫睁开眼,望向天际那轮红日,眼中充满了敬畏与好奇。
“《西游记》里太上老君的坐骑是青牛,为何我遇到的却是黄牛?它究竟是何方神圣?是传说中的异兽,还是……另有渊源?”
他试图回忆黄牛是否还传授了其他东西,但每当念头触及更深层的记忆,一阵尖锐的头痛便袭来,仿佛有一道无形的屏障阻止他窥探。
“罢了,罢了!”汪细卫用力甩了甩头,将那些纷乱的思绪暂时抛开。
“能得到这三门完整法门,已是天大的造化,是改变我命运的转折点。若再贪得无厌,强求更多,反而可能招致祸患,失了本心。”
他心中一片澄明,对这份机缘充满了敬畏与珍惜。
想通了这些,汪细卫只觉得心头一片轻松,仿佛卸下了一块无形的重石。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筋骨,感受着体内充盈的力量和前所未有的清明。
阳光已经完全驱散了薄雾,将山林照得通透明亮,鸟鸣声清脆悦耳,充满了生机。
“该回家了。”他喃喃自语,目光扫过山道旁。
他想起家里新添的两个表弟表妹,他记得上次扛回去的粗壮木头,似乎让潘高园有些害怕,脸都白了。
这次,他特意在路旁的枯枝落叶堆里挑选了一根相对细长、枝杈也较少的松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山里那点破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山里那点破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