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卫东从南方发回的新潮商品在“精品区”引发的抢购狂潮,像一块投入水面的巨石,其涟漪远不止于丰厚的利润。它让林薇和楚瑶更清晰地看到了消费需求的升级和现有零售模式的局限。那个用玻璃柜台将商品与顾客隔开,需要反复呼喊售货员取阅、效率低下的传统模式,在日益丰富的商品和顾客越来越强烈的自主选择欲望面前,显得愈发笨拙和落后。
与此同时,宋卫东在信件和电话中,不止一次兴奋地描述起他在深圳见到的“新奇商店”——没有柜台,商品全部开架陈列,顾客可以推着小车或提着篮子自由穿梭其间,随意拿取、比较,最后在出口统一结账。他称之为“自选商场”,并断言这绝对是未来零售业的方向。
这个描述,与林薇和楚瑶记忆中的现代超市完全吻合。一颗种子,在她们心中迅速生根发芽。
“我们必须升级!”林薇在管理层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我们的中心店是宋氏零售的脸面,必须率先转型!我们要把它打造成全市,甚至全省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自选商场!”
这个提议,再次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取消柜台?让顾客自己随便拿?那还不乱套了?商品被偷了怎么办?被损坏了怎么办?习惯了柜台服务的顾客能接受吗?
阻力首先来自内部的老员工,尤其是几位资格最老的售货员。
“王总,这……这能行吗?东西都摆在外面,伸手就能拿到,那手脚不干净的顺手牵羊,防不胜防啊!”一位姓王的老店员忧心忡忡。
“是啊,而且我们都闲着没事干了?这……这不等于砸我们自己饭碗吗?”另一位也附和道,脸上写满了不安。
连宋卫国也有些犹豫:“薇子,想法是好的,但风险确实大。咱们这小地方,人心还没那么‘开放’,管理跟不上,怕是要出乱子。”
面对质疑,林薇和楚瑶没有强行推行,而是开始了耐心的说服和周密的筹备。
第一步,统一思想,培训先行。 林薇组织全体员工开会,她没有空谈理念,而是算了一笔账:“柜台模式,一个店员最多同时服务三五个顾客,效率低下。自选模式,一个店员可以巡视一大片区域,负责理货、导购和防盗,整体用人不但不会增加,甚至可能减少,但服务顾客的总量却能成倍增长!大家的工资不是靠守着柜台来的,是靠商品流通的速度和总量来的!效率提升,生意更好,大家的收入只会更高!”
楚瑶则负责安抚老员工的情绪:“王婶,李叔,你们经验丰富,熟悉商品,正是新商场最需要的!你们不需要再站在柜台后被动等待询问,而是可以主动巡视,向顾客介绍新品,指导他们使用,这比守着柜台更有价值!我们要转型的是服务方式,不是要淘汰大家!”
同时,她们开始着手制定新的员工岗位职责和培训手册,重点培训防盗技巧、商品知识和新服务流程。
第二步,精心设计,改造空间。 她们选择了面积最大、位置最好的中心店进行改造。楚瑶亲自操刀设计,借鉴现代超市的布局:
· 拆除所有厚重的玻璃柜台和隔断, 让空间瞬间变得通透开阔。
· 定制大量开放式货架。 按商品类别分区:食品区、日化区、文具区、针织品区……货架高度经过精心计算,既要方便顾客浏览,又要保证视线通透,便于管理。
· 规划清晰的购物动线。 入口设置手提篮和崭新的金属购物手推车(这是楚瑶根据记忆画图,特意找铁匠定做的),引导顾客顺时针流动,避免交叉拥堵。
· 设立明亮的生鲜区。 用白色瓷砖砌成矮池,摆放新鲜蔬菜水果,旁边配备公平秤。
· 改造收银出口。 设置多个结账通道,安装新的、更高效的计算器(正好消化了一批宋卫东发回来的计算器),并定制了坚固的收银台。
· 全方位的监控与提示。 在墙角安装反光镜(监控摄像头还不普及),悬挂醒目的提示牌:“请您自由选购”、“贵重商品请轻拿轻放”、“出口统一付款”。
第三步,舆论预热,吸引期待。 在改造期间,超市门口就贴出了巨幅预告:“购物革命,体验升级!宋氏自选商场,即将盛大开业!没有柜台,随心所选!” 新颖的宣传语引发了市民们的热烈讨论和好奇,期待值被拉满。
改造工程持续了将近一个月。当蒙在门窗上的遮挡布被揭开时,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撼了。
明亮得晃眼的灯光下(为了效果,增加了数倍照明),一眼望不到头的开放式货架上,商品琳琅满目,分类清晰,色彩缤纷。崭新的购物车静静地排列在入口处。整个卖场宽敞、明亮、整洁,充满了现代感和诱惑力,与之前柜台林立、略显昏暗拥挤的景象判若两地。
开业当天,人潮汹涌。好奇的市民们涌入商场,面对前所未有的购物环境,起初都有些手足无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鎏金岁月:妯娌大战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鎏金岁月:妯娌大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