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九零年的春阳刚漫过宋家超市的木窗,后院就飘出勾人的卤香。王素芬守着那口黑釉大铁锅,锅沿沾着圈深褐色的卤汁,锅里的茶叶蛋在沸水里翻滚,裂开的蛋壳吸满了茶香——这锅蛋如今是超市的招牌,常有顾客专为它绕路来。
这天午后,一个穿中山装、拎公文包的男人站在摊前,开口就吓了王素芬一跳:“大姐,能给我装一百个茶叶蛋吗?我带回去给单位同事尝尝。”
王素芬手里的捞勺顿在半空,指了指锅里仅有的几十颗蛋:“同志,这锅就剩四十来个了,要一百个...得连着煮三锅,您得等。”男人倒是爽快:“我等!这蛋味儿正,多等会儿值。”
当晚的家庭会议,就开在超市里间的小屋里。桌上摆着王素芬留的茶叶蛋,蜜枣和酱菜也装在小碟里,昏黄的灯泡把众人的影子映在墙上。
林薇捏着颗茶叶蛋,指尖蹭到温热的蛋壳:“今天这一百个蛋提醒我,咱们这些特产总靠素芬姐手工煮、张婶家小批量做,根本不够卖。不如建个食品加工厂,搞标准化生产?”
楚瑶立刻凑过来,手里还拿着张省城食品厂的包装纸:“就是像这样,统一配方、真空包装,到时候不光县城能卖,还能往邻县、省城送!”
周晓云翻着账本,钢笔尖在“设备预算”那栏划了道线,眉头轻轻皱着:“建厂哪那么容易?场地、机器、懂技术的人,咱们一样都没有。”
“场地我来想!”宋卫东突然一拍大腿,椅腿在地上蹭出声响,“粮站后面不是有间废弃的老仓库吗?我明天就去找张主任谈,说不定能租下来!”
一直没说话的宋卫国这时抬了头,指尖在桌上轻轻敲着:“租仓库得算成本,咱们先把技术人的事落实了,不然场地空着也是白搭。”他话不多,却点在了要害上,林薇忍不住朝他点头——丈夫看着老实,心里比谁都拎得清。
找技术人才的路,比想象中难走。林薇和楚瑶头一站,就去了县食品厂,想请位退休的李老师傅出山。
县食品厂的老大门掉了漆,门口的石狮子沾着灰。两人刚说明来意,一个叼着烟的年轻男人就拦在门口,袖口挽着,语气里满是不屑:“我爸在厂里干了三十年,手艺是给公家的,哪能去给你们个体户打工?别白费功夫了!”说完“砰”地关上了门,震得门楣上的灰都掉了下来。
第二次去,她们没空手——王素芬凌晨煮的茶叶蛋,张婶新腌的酱菜,装在个竹篮里,还用布盖得严严实实。这次李老师傅亲自开了门,接过竹篮,捏起颗茶叶蛋剥了皮,咬了一口,眯着眼咂了咂嘴:“味儿是不错,比厂里的还香。”可等林薇提起建厂的事,他还是摇了头,手里的蛋壳捏得变了形:“手艺是祖传的,不能随便外传,你们走吧。”
第三次去,林薇揣着乡镇企业的批文和画得密密麻麻的规划书。李老师傅戴着老花镜,手指顺着批文上的红公章慢慢划,看了足足半个钟头,才抬眼看她们:“明天再来吧,我跟家里人商量商量。”走的时候,林薇回头看了眼,老师傅还在对着规划书发呆,心里悄悄松了口气——有戏。
转机出在一个雨天。林薇从县食品厂回来,路上听人说邻县有家食品厂倒闭了,设备还留在厂里。她没顾上换件干衣服,拉着宋卫东就往邻县赶。
雨点子砸在卡车的铁皮上,噼啪作响。废弃的食品厂院子里长满了草,厂房的玻璃碎了好几块,风裹着雨灌进去,吹得设备上的塑料布哗啦响。角落里,一个穿灰布衫的老人正蹲在地上,用块旧布擦着台锈迹斑斑的机器,动作轻得像在摸自家孩子。
“这是杀菌锅,”老人喃喃自语,手指顺着机器的纹路滑着,“当年还是我亲手盯着安装的,现在倒成了废铁...”
林薇轻轻走过去,递上把伞:“大爷,我们想建个食品厂,正找懂设备的人。”老人抬起头,眼角的皱纹里还沾着灰,眼神却亮了亮。他姓陈,是这家厂最后的技术员,厂子倒了后,他舍不得这些设备,天天来打扫,就盼着有人能让它们再转起来。
“陈师傅,”林薇把带来的茶叶蛋和蜜枣递过去,语气格外诚恳,“我们厂子刚起步,工资可能不高,但我们肯定给您留着施展手艺的地方,这些设备要是您能用,我们也想拉回去修修再用。”
陈师傅捏着颗蜜枣,放进嘴里嚼着,没说话,只是眼神一直落在那台杀菌锅上,久久没移开。
第二天一大早,宋家的卡车就开进了邻县食品厂。宋卫东、大庆,连宋卫国都挽着袖子上了,几个人抬着设备往卡车上搬,汗顺着额角往下淌,浸湿了后背的衣服。
“这杀菌锅看着旧,都是好钢材,”宋卫东用袖子擦了把汗,声音有点哑,“我找修机器的师傅问过,好好整整,还能用上十年八年。”
更让陈师傅意外的是,赵金凤特意在仓库里搭了个临时灶台,用拉回来的杀菌锅试煮茶叶蛋。她系着围裙,手里拿着王素芬写的配方,一边看一边调整火候:“陈师傅,您尝尝,这是按您说的温度煮的,看看合不合口味。”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鎏金岁月:妯娌大战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鎏金岁月:妯娌大战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