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爷转头看向院里劈柴的大儿子和二儿子:“老大、老二,听见没?后天就进山!”
他顿了顿,又道,“南山矮我们经常去,东西坡也熟路,先去这三处探探,青龙山深,危险,都不许去。”
进山前一天,姜家院子里一派忙碌。阿爷把磨得发亮的镰刀、大大小小的背篓全摆出来,像点兵似的:“老大、老二,你俩扛着大筐,带永吉、永祥,去西坡那边看有没野栗子、山核桃,没有山货便砍些柴火回来,注意山里的长虫。”
“我带、永平、永安去南山那边打柴火,顺便看看有没野菜野果子 ”
“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就带三个丫头去东坡采菌子,顺便看看有没有野菜。老婆子你便在家打理下菜
阿奶蒸了红薯窝头,还煮了几个咸鸡蛋,给进山的人都备好了干粮。
月妍悄悄往自己的小挎包里塞了块粗布和一小瓶空间里的水,又摸出之前画的简易山图看了看:南山在村南,坡缓树稀;东西坡分列两侧,东坡多腐木,易长菌子,西坡全是果树;而北边的青龙山,只在图上画了个模糊的轮廓,听村里头的猎户大叔说山里有老虎,村里人能不靠近便都不靠近。
天刚蒙蒙亮,东坡的林间泛着丝丝凉意,月妍紧紧拉着娘的衣角,踩着没过脚踝的落叶往前挪。脚下的腐叶层像绵软的毯子,每一步都陷下去半寸,发出细碎的“沙沙”声,远处偶尔传来几声鸟叫声,倒也不显得冷清。
“妍丫头,跟紧了,这东坡的腐木多,菌子藏得深,但蛇也爱往这儿钻。”大伯娘走在队伍最前头,手里的棍子时不时扫来扫去。
她回头和三个丫头说:“你们记住了,采菌子有三不碰:颜色鲜艳的不碰,伞盖滑溜溜发光的不碰,周围连个虫眼都没有的,更不能碰——那些都是毒蘑菇。”
月妍用力点头,眼睛瞪得溜圆,视线在地上的腐叶和树干间来回扫。她学着娘的样子,弯腰拨开一丛枯黄的蕨类植物,指尖刚碰到冰凉的腐土,就赶紧缩了回来——方才大伯娘说过,腐土底下可能藏着蛇。正小心翼翼地往前挪,眼角忽然瞥见右侧松树下的腐木旁,几簇棕褐色的菌子正冒着头,像一个个小小的伞骨。
她屏住呼吸轻手轻脚过去,蹲在地上仔细看:菌盖厚实得像晒干的棉絮,边缘微微向内卷着,用指尖轻轻一碰,是温润的质感,和昨晚在空间《植物大百科》里见过的松蘑一模一样。
“娘!大伯娘!这里有松蘑!”她压低声音喊,生怕嗓门大了惊跑了这宝贝。
杨氏连忙凑过来,半跪在地,指尖顺着菌盖边缘摸了一圈,笑出了眼角的细纹:可不是松蘑嘛!你这丫头眼真尖。”她从竹篮里拿出小铲子,贴着菌子根部的泥土慢慢挖开,“得贴着根挖,不然断在土里可惜了,晒干都可以换钱呢。”月妍赶紧递过竹篮,看着娘把松蘑小心翼翼地放进篮底铺的树叶上,生怕碰坏了那厚实的菌盖。
不远处忽然传来桃丫清脆的喊声:“娘!杏丫姐,我们找到野菜啦!”
月妍抬头望去,只见桃丫蹲在一片向阳的草丛里,手里正攥着一把绿油油的野菜,叶子上还挂着晶莹的露水,折射着晨光。杏丫已经蹲在旁边拔了起来,指尖捏着菜根轻轻一拽,带着泥土的根须就露了出来。
“是马齿苋!”大伯娘走过去看了看,脸上露出笑意,“这菜最是养人,焯水后拌蒜泥,冬天腌咸菜都好。”
她蹲下身,握住桃丫正要用力拔的手,“慢点来,顺着根往下扒拉点土,留半寸根在地里,明年开春还能再长一茬,可不能断了念想。”
桃丫吐了吐舌头,学着大伯娘的样子,先用手指刨开根部的浮土,再轻轻一扯,整棵马齿苋带着完整的根须被拔了出来,叶子上的露水“嘀嗒”落在手背上。
杏丫则找了根细树枝,把拔起的马齿苋根部的泥土轻轻敲掉,整齐地码在竹篮角落。月妍也凑过去帮忙,指尖触到马齿苋冰凉的叶片,露水顺着指缝滑进袖管,凉丝丝的却格外舒服。
日头渐渐爬高,林间的雾气散了,阳光透过枝叶洒下斑驳的光点。月妍的额角沁出了薄汗,手指也沾了不少泥土,却越干越起劲。她又在一棵松树下的腐木堆里发现了几簇灰扑扑的平菇,这次不用娘教,就学着用铲子小心挖起,连带着周围的腐木屑一起放进篮里——娘说这样能让蘑菇保存得更久。
大伯娘的竹篮里已经堆起了小半筐松蘑,杨氏的篮底铺着一层平菇,而三个丫头的小竹篮里,马齿苋、野葱、苦菜挤得满满当当,野葱的辛辣气混着蘑菇的清香,在空气里弥漫开来。
桃丫擦了擦额头的汗,举着手里的野葱晃了晃:“晚上能吃野葱炒鸡蛋啦!”月妍看着篮里的收获,嘴角也忍不住翘了起来——这趟东坡之行,真是没白来。
喜欢穿越古代的捡山货日常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穿越古代的捡山货日常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