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15日晚8点,浪潮传媒总部
顶楼办公室的灯还亮着。高浪坐在办公桌后,指尖划过一份彩色封面的培训周报——封面上印着赵金麦的名字,右下角贴着一张她练形体时的抓拍照片,女孩膝盖夹着A4纸,嘴角带着倔强的笑。
“情绪转折训练存在短板,对‘从开心到失落’的瞬间切换把握不准,需增加‘生活场景模拟’练习。”
高浪轻声念出周报里的标注,抬头看向对面的陈凯,“张雪老师提到的这个问题,你怎么看?金麦才12岁,对复杂情绪的理解可能需要更具象的引导,单纯靠剧本片段练习,她可能找不到共鸣。”
陈凯递过一份补充报告,上面贴着赵金麦的表演笔记,稚嫩的字迹里画满了问号:“高总,我和张老师聊过,她建议用‘故事代入法’。
比如让金麦回忆自己‘弄丢喜欢的东西’的经历,把这种真实情绪迁移到角色里。
但金麦说,她很少丢东西,没经历过这种失落,所以一直找不到感觉。”
高浪沉默片刻,想起上周去培训中心时,看到赵金麦书包里放着一个旧布偶熊,边角都磨破了。
他翻出手机里的照片,那是司机老王发来的,照片里赵金麦睡前会抱着布偶熊说话,标注着“金麦说这是奶奶送她的,来北京后一直带在身边”。
“有办法了。”高浪嘴角微扬,打开通讯录找到李嫂的电话,“李嫂,明天早上麻烦你把金麦的布偶熊暂时收起来,就说‘拿去洗了还没干’。
记得表现得自然点,别让孩子觉得是故意的。另外,中午食堂做份她爱吃的东北炖菜,多加土豆,她上次说想家了。”
挂了电话,高浪把手机递给陈凯:“让张雪老师明天准备‘找布偶熊’的即兴表演练习,金麦丢了布偶熊的真实情绪,就是最好的‘开心到失落’的素材。
等她完成练习,你再让李嫂‘及时’把布偶熊送回来,告诉她‘洗干净晾干了’,别让孩子真的着急。”
陈凯恍然大悟:“高总,您这招太妙了!既解决了情绪训练的问题,又不会让金麦觉得是刻意安排,还能让她感受到被关心,一举三得。”
“培养孩子,关键是‘润物细无声’。”高浪把周报放进专属文件夹——这个文件夹里全是赵金麦的资料,从试镜视频、培训笔记到生活喜好,甚至有她画的“小侦探草图”,“我们不能像对待成人艺人那样,用指令性的方式要求她,得用她能理解的方式引导,让她在不知不觉中进步。”
第二天上午10点,培训中心的表演室里,赵金麦果然急得眼圈发红。她翻遍了书包和储物柜,都没找到布偶熊,声音带着哭腔问李嫂:“李阿姨,我的小熊呢?我昨天明明放在枕头边了,是不是丢了?”
李嫂按照高浪的嘱咐,故作焦急地说:“哎呀,可能是我昨天收拾房间时,顺手拿去洗了,还没晾干呢!你别急,等中午晾干了我就给你送过来。”
就在这时,张雪老师拿着剧本走进来,笑着说:“金麦,我们今天做个即兴练习。
假设你最喜欢的东西丢了,你从‘以为丢了’到‘找到它’,会有什么情绪变化?你可以把刚才找小熊的感觉加进去,不用刻意演,就像真的发生一样。”
赵金麦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刚才找小熊的着急和失落还在心里,她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眶已经红了:“小熊……你在哪儿啊?你是不是不想跟我待在一起了?我每天都给你讲故事,你怎么还会丢呢……”
说着,她蹲在地上,双手在口袋里摸索,突然“摸到”什么,眼睛一亮,猛地站起来:“小熊!我找到你了!你怎么躲在这儿啊,吓死我了,我还以为再也见不到你了!”
张雪老师悄悄对门口的陈凯比了个“OK”的手势,轻声说:“金麦,你刚才的表演太真实了!尤其是‘着急摸口袋’和‘找到时的惊喜’,完全把‘失落’到‘开心’的情绪转折表现出来了——这就是我们要找的‘角色共鸣’,你做到了!”
中午12点,李嫂“及时”把晾干的布偶熊送回来,赵金麦抱着小熊,一边吃着东北炖菜,一边跟杨蜜分享上午的表演经历:“杨蜜姐姐,张老师说我今天的表演很真实!我发现,只要想到自己真的经历过的事情,就能很快进入角色,一点都不难!”
杨蜜笑着摸了摸她的头,递过一本笔记本:“这是我刚入行时的表演笔记,里面记了很多‘情绪代入’的小技巧,比如‘用气味回忆场景’‘用声音联想画面’,你可以看看,说不定对你有帮助。”
不远处的休息区,高浪坐在沙发上,假装看文件,实则观察着赵金麦的一举一动。看到女孩抱着布偶熊,认真翻看笔记本的样子,他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这正是他想要的“艺人梯队氛围”: older艺人主动分享经验, younger艺人积极学习,整个团队像家人一样互相扶持。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名导资本:从2005年拍烂片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名导资本:从2005年拍烂片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