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8日上午9点,浪潮传媒的舆情监控室里,公关组组长小陈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突然激动地拍了下桌子:“高总!林总!舆情彻底反转了!#归国学者纪念馆为归途背书#的热搜稳居第一,阅读量破5亿,讨论量超300万,全是正面评论!之前抹黑我们的营销号,有一半已经删帖道歉,剩下的被网友追着骂‘收了华谊的钱’!”
高浪和林薇走进监控室,屏幕上的舆情走势图清晰显示:从8月17日下午视频发布开始,“《归途》历史失真”的负面关键词占比从35%骤降至0.2%,取而代之的是“尊重历史”“诚意之作”“必看国庆档”等正面标签。小陈点开一条热门评论,是网友“王萌不是萌萌”发的:“昨天还在犹豫要不要看,今天看了纪念馆的视频,突然想起爷爷说过他当年回国的事——原来真的有人会为了祖国,放弃国外的一切。9月30日,一定带爸妈去看!”
“不止是网友,官方媒体也在跟进。”林薇调出手机里的新闻列表,“央视新闻发了《从〈归途〉看影视创作如何尊重历史》的评论文章,人民日报客户端推了纪念馆背书视频的完整版,甚至共青团中央都转发了‘归国学者故事’的话题,号召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
话音刚落,林薇的手机就响了,来电显示是“万达院线张经理”。她接起电话,很快脸上露出笑容:“张经理,您放心,排片占比我们没问题……好,我们会配合做好影院的宣传物料……谢谢合作!”
挂了电话,林薇兴奋地说:“万达院线刚才确认,把《归途》的国庆档排片占比从原定的15%提升到25%,还承诺在全国50家核心影院做主题展,展示电影里的道具复刻品和纪念馆的历史资料。张经理说,他们昨天看了背书视频和预售数据,觉得这部戏‘有成为黑马的潜力’。”
“中影那边呢?”高浪问。
“中影的李总监刚才发消息,说要把《归途》纳入‘国庆重点推荐影片’,会组织全国的国企、学校包场观影。”林薇翻着消息,“还有几家地方院线,刚才也陆续发来消息,想增加排片——华谊之前给他们施压,让他们压低我们的排片,现在看风向变了,全反过来了。”
高浪走到窗边,看着楼下街道上渐渐多起来的国庆装饰,心里很清楚:这场反击能奏效,不止是因为官方背书视频,更因为华谊的抹黑本身就站不住脚——他们试图用“历史失真”攻击《归途》,却忘了自己的《归国者》满是历史硬伤。现在,舆论反转只是开始,华谊要面对的,是自己埋下的隐患。
果然,当天中午,网友开始自发整理《归国者》的历史错误,#归国者历史错误合集#的话题悄悄爬上热搜。有历史博主截出《归国者》预告片里的镜头:演员佩戴的“1949年纪念章”实际是1951年抗美援朝纪念章,剧组声称“复刻1949年上海码头”的场景里,出现了1950年代才量产的解放牌卡车,甚至有演员的台词里出现了“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等1970年代后才有的词汇。
华谊的公关团队紧急出动,试图删除负面内容,却被网友嘲讽“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更致命的是,之前被华谊拉拢的几位历史学者,看到纪念馆为《归途》背书后,纷纷发表声明“未参与《归国者》的历史顾问工作”,甚至有学者隐晦表示“曾拒绝华谊‘修改历史以符合剧情’的要求”。
下午3点,华谊影视的会议室里,气氛压抑到了极点。执行制片人孙磊擦着额头的汗,汇报着最新情况:“现在网上全是《归国者》的历史错误讨论,预售票房停滞不前,刚才有三家投资方打来电话,询问我们是不是真的‘不尊重历史’,甚至有人提出要撤资……”
“撤资?”王浩猛地拍了下桌子,指着屏幕上的热搜,“浪潮传媒到底给纪念馆灌了什么迷魂汤?一个背书视频而已,怎么就闹到这个地步?!”
“不是视频的问题。”孙磊小声说,“是我们之前的操作太急了——为了抹黑《归途》,我们买了太多营销号发通稿,现在被网友反噬;而且《归国者》的历史错误确实存在,之前我们觉得‘观众看不出来’,没当回事,现在被扒出来,根本没法洗……”
“没法洗也得洗!”王浩咬着牙,“立刻联系特效团队,把预告片里的解放牌卡车换成1940年代的旧卡车,纪念章重新做;再找几个历史学者,不管花多少钱,让他们出‘历史合理性’的证明;还有,放出《归国者》的幕后花絮,就说我们‘为了还原历史付出了很多努力’,把水搅浑!”
孙磊点头应下,心里却没底——特效修改需要时间,国庆档临近,根本来不及;找学者背书,现在没人愿意趟这浑水;至于花絮,网友早就不信华谊的“诚意营销”了。他走出会议室,看着窗外的天空,突然觉得:这场和浪潮传媒的较量,华谊从一开始就输了——他们输在把“历史”当成营销工具,而浪潮传媒,却把“历史”当成了创作的根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名导资本:从2005年拍烂片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名导资本:从2005年拍烂片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