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寒举手:“教授,您刚才说第一个硬任务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为什么要把实体经济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
“因为实体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压舱石’。”教授解释道,“哲学里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实体经济就是经济基础的核心——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的实体部分,直接关系到就业、产业链安全、国家竞争力。建议稿强调‘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就是因为历史证明,制造业比重过低的国家,中长期经济增长都比较差。”
秦易补充:“教授,这是不是和《易经》‘厚德载物’的理念相通?实体经济就像‘厚德’,只有根基扎实,才能承载起科技、金融等上层产业的发展。如果过度虚拟化,就像‘无源之水’,迟早会出问题。”
“完全正确。”教授点头,“而且‘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还有个关键导向——鼓励制造业‘向西迁’,而不是‘向国外迁’。未来几年,中西部地区会有更多产业转移政策、配套设施支持,想创业或就业的同学,往这些地区的制造业集群靠拢,会有更多机会。”
“那传统产业被很多人认为是‘夕阳产业’,建议稿为什么还要重点提‘优化提升传统产业’?”许黑提出疑问。
“因为传统产业是‘基本盘’。”教授给出数据,“传统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80%左右,是就业的稳定器,不能丢。但优化提升不是维系落后产能,而是让它们‘老树发新芽’——比如化工业向精细化工升级,生产芯片用的光刻胶;纺织业向高端面料、绿色纺织转型,这背后是10万亿元级的市场空间。”
“这就是《易经》‘革卦’的智慧啊!”秦易立刻接话,“‘革,去故也;鼎,取新也’,传统产业的优化就是‘革故鼎新’,去掉落后的生产方式,换上智能化、绿色化的新动能,才能焕发新生。”
“没错。”教授继续说,“这里面有两个核心机会:一是‘产业链自主可控’,解决‘卡脖子’难题,比如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工业软件等‘五基’领域,国产替代是万亿级赛道;二是‘数智化转型’,制造业要走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路线,做工业互联网、节能环保装备、远程运维服务的企业,都会迎来风口。”
蒋尘分享道:“教授,我老家是中部小城,最近有很多沿海的制造企业迁过去,政府还建了产业园区,提供税收优惠。这是不是就是您说的‘制造业向西迁’和‘先进制造业集群’的体现?”
“非常典型!”教授赞许道,“未来是产业集群的竞争,城市、企业、个人都要‘抱团发展’。对于求职者来说,去先进制造业集群所在地找工作,岗位更多、发展空间更大;对于创业者来说,扎根集群能获得更完善的供应链、政策支持,成功率更高。”
“那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有什么区别?普通人能参与哪些?”周游追问。
“新兴产业是‘从1到10’,未来产业是‘从0到1’。”教授用通俗的比喻解释,“新兴产业比如新能源、新材料、低空经济,已经有成熟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未来五年重点是规模化发展,普通人可以就业、创业、投资,比如做低空经济的运营服务、新能源的配套产业。”
“而未来产业比如量子科技、脑机接口、核聚变能,还在‘探索阶段’,技术路线不确定、商业模式不成熟,更适合科研工作者和风险投资者参与。”教授补充道,“这体现了《易经》‘未雨绸缪’的智慧——国家前瞻布局,是为了抢占未来十年、二十年的科技制高点,虽然现在离普通人远,但却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又藏着什么机会?”吴劫追问,“是不是又要搞大规模基建?”
“是,但不是传统基建的简单重复。”教授解释道,“这次的基建是‘新老结合’——既有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等新基建,也有交通运输、能源、水利等传统基建的更新和数智化改造。这对央国企、配套产业链企业是重大机遇,比如做算力设备、智能交通系统、新型能源装备的企业,都会受益。”
“教授,这些都是国家层面的战略,我们普通人该怎么抓住机会?”叶寒的问题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核心是‘顺势而为’。”教授总结道,“第一,就业选赛道——优先选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升级领域,比如工业软件工程师、绿色制造技术人员、低空经济运营师,这些岗位需求会持续增长。”
“第二,创业找切口——不要贪大求全,聚焦细分领域,比如为制造业数智化转型提供咨询服务,为低空经济开发导航系统,为传统产业提供节能环保解决方案,这些小而专的方向更容易成功。”
“第三,投资看长期——关注符合‘并跑领跑’方向的头部企业和有技术壁垒的初创公司,避开过度虚拟化、脱离实体经济的领域,跟着国家战略走,投资胜率更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师生心理学江湖:对话手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