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魂谷一役的硝烟渐渐散去,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战场和亟待收拾的残局。宁军大营内,虽然胜利的喜悦弥漫,但更多的是大战之后的疲惫与肃穆。
翌日清晨,宁军大营便开始了紧张的战后工作。
狄昭坐镇中军,统筹全局。伤兵营内,医官和随军郎中忙碌不堪,浓郁的药草味混合着血腥气,弥漫在空气中。
周景昭亲自巡视伤兵营,慰问伤员。他走到一个断臂的士兵床前,俯身查看伤势,温声道:“好生休养,朝廷不会亏待有功之士。”那士兵激动得想要起身行礼,被周景昭轻轻按住。这一幕被许多降卒看在眼里,心中的不安缓解了不少。
整编降军是重中之重。在庞清规和李光的主持下,近万名降卒被逐一登记造册,打散编入各营,或组成新的辅兵营,由可靠的宁军军官统带。
对于孟岩父子等主动归附且有功的部落首领,周景昭给予了格外优待,允其部属保持相对独立的编制,赐予酒肉布帛,并明确承诺其部族将来的地位和利益。此举极大地安抚了降军之心,也向尚未平定的南中各部族传递了明确的信号:顺者昌,逆者亡,有功者赏。
阵亡将士的遗体被集中火化,骨灰妥善收敛,准备日后送回原籍。周景昭下令设立祭坛,亲自祭奠阵亡将士,无论是宁军还是愿意归葬的降卒,皆一视同仁。庄严肃穆的仪式,让活着的将士们既感悲伤,又觉慰藉,凝聚力无形中进一步增强。
站后事宜甫定,下一步的军事计划便被提上日程。
沙盘上新标注的敌我态势显示,尽管爨崇义部已被歼灭,但爨氏仍控制着以味县为中心,包括同乐、升麻、曲轭在内的四郡之地。
周景昭端坐主位,麾下文武济济一堂,不仅包括狄昭、徐破虏、李光等嫡系将领,谢长歌、齐逸、玄玑等核心谋士,还有新附的孟岩父子、王校尉等降将。帐内气氛热烈,又透着大战前的肃穆。
周景昭开门见山:“诸位,葬魂谷一役,叛军主力虽溃,然爨崇道仍据味县坚城,同乐、升麻、曲轭三郡亦在其手。下一步该如何行动,愿闻高见。”他首先将目光投向谋士团。
谢长歌轻摇羽扇,率先发言,着眼于大势:“殿下,我军新胜,士气正盛,然味县城池坚固,强攻伤亡必大。依臣之见,当以味县为主攻方向,但对三郡亦不可不防。可采取‘主攻味县,威慑三郡,分化瓦解’之策。”他强调政治攻势与军事压力并重。
齐逸抚须接口,擅长奇谋的他立刻提出具体战术:“谢先生所言极是。对味县,可深沟高垒,围而不攻,断其粮道水源。同时遣死士潜入,散布谣言,制造恐慌。并可效法水淹葬魂谷之故智,勘察味县周边水文,或可再利用天时地利。”
他还建议,“对各郡守将,可许以重利,诱其归降,至少令其不敢轻易出兵援救味县。”
玄玑则从情报和地理角度补充:“据‘澄心斋’探查,味县存粮约可支撑两月,但其城内派系林立,并非铁板一块。同乐郡守将贪财,升麻郡守将惧内,曲轭郡守将与其副手素有嫌隙,此皆可为我所用。”他的分析为攻心战术提供了精准的目标。
庞清规作为新晋参军,思路缜密:“学生以为,可双管齐下。一面大军压境,展示武力;一面广泛利用降卒和当地关系,向三郡传递殿下‘胁从不问,立功受赏’的明确政策。尤其对味县守军,可令其家属在阵前喊话,动其军心。”
听完谋士们的宏观策略,周景昭看向麾下将领,开始进行具体的任务分配。
狄昭俨然已经成为众将之首,沉稳持重,周景昭决意委以重任:“狄昭将军,攻打味县之重任,交由你全权指挥。李光将军所部,可为围城主力;徐破虏将军所部骁勇,负责攻坚及应对出击之敌;王敬将军擅守,负责构筑壁垒,断绝味县外援。齐逸先生,请你随狄昭将军参赞军机,负责攻心与奇谋。” 狄昭、李光、徐破虏、王敬及齐逸齐声领命。
接着,周景昭针对其他三郡和机动力量做出部署:
“狄骁将军,你率骑兵营并不直接攻城,而是负责策应全局,巡弋于味县与三郡之间,若任何一郡出兵援救味县,或味县有突围迹象,则发挥骑兵野战之长,予以截击。”
“杨猛将军、岩刚将军,你二人所部擅长山地作战,分别奔赴升麻、同乐二郡附近,并非强攻,而是占据险要,监视并牵制守军,使其不敢妄动,并可寻机袭扰。”说到这里周景昭转头看向庞清规道:“伯矩,可愿再次随军出征?”
庞清规抱拳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周景昭闻言便笑道:“那你便随杨猛将军一起吧!”
说完又继续布置任务:“罗锋将军、赵烈将军,曲轭郡地势相对平缓,由你二人率部前往,相机行事,若能劝降则最好,若不能,则围困之。玄玑先生随军,负责情报分析与策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从闲散王爷开局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从闲散王爷开局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