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林惊尘、苏慕言、柳轻烟带着四堂代表,还有几个熟悉水性的乡亲,分两路出发——一路去青萍镇和定远镇的青河沿岸,另一路去苏州府的吴江沿岸,风沙镇和黄土镇的代表则留在分堂,整理防汛所需的物资,比如沙袋、铁锹、蓑衣,还有应急用的干粮和药品。
林惊尘带着张老丈和青萍镇的几个乡亲,往青河去。青河是青萍镇和定远镇的母亲河,平时河水平缓,可一到夏汛,上游的雨水汇下来,河水就会暴涨,河岸的田地很容易被冲毁。几人沿着河岸走,林惊尘手里拿着根长杆,时不时探探河水的深度,又蹲下来查看河岸的泥土:“张老丈,你看这河岸的土,有些地方已经松了,要是再下几场大雨,很容易塌,得赶紧加固。”
张老丈蹲下来,用手捏了捏泥土,眉头皱了起来:“可不是嘛,去年汛后没来得及好好修,这土都泡松了。俺们往年加固河岸,都是用‘土石混填’的法子,先在河岸外侧铺一层石头,再填一层土,压实了,这样河水冲不垮,你看行不行?”林惊尘点头:“这个法子管用,咱们回去就组织乡亲们动手,先把最松的这几段河岸加固了,另外,还得在河岸旁挖几条排水沟,要是河水漫上来,能及时排到田里,减少损失。”
两人正说着,不远处传来乡亲的喊声:“林副堂主,张老丈,你们快来看看,这里有个缺口!”林惊尘和张老丈赶紧跑过去,只见河岸上有个半人宽的缺口,缺口处的泥土已经被河水冲得有些松散,再冲几天,缺口肯定会变大。林惊尘立刻让乡亲们找来铁锹和沙袋,先把缺口填起来,又让张老丈安排人在这里守着,等后续用土石加固。
另一边,苏慕言带着苏州府的代表去了吴江沿岸。吴江比青河宽,水流也更急,沿岸有不少老旧的堤坝,有些堤坝的石头已经松动,甚至掉了几块。苏慕言站在堤坝上,看着湍急的河水,对身边的代表说:“这些堤坝得赶紧修,不然夏汛一来,肯定扛不住。咱们可以请江湖上擅长筑堤的工匠来帮忙,再组织乡亲们一起,把松动的石头换掉,在堤坝外侧加一层木桩,挡住河水的冲击力。”
苏州府的代表点头:“苏少侠说得对,俺们之前也想修,就是缺懂行的人,要是能请工匠来,那就太好了。另外,俺们还得在吴江沿岸设几个‘汛情观测点’,安排人轮流值守,一旦发现河水涨得快,就及时通报,让乡亲们提前做好准备。”苏慕言觉得这个主意好,立刻让人记下,又和代表一起,把吴江沿岸的隐患点一一标记下来,比如松动的堤坝、狭窄的河道,还有容易被淹没的田地,都记在本子上,方便后续制定防汛方案。
傍晚时分,两路队伍都回到了青萍镇分堂,各自把排查到的情况说了一遍。林惊尘把隐患点整理在一张大纸上,贴在小院的墙上,又让四堂代表一起商量防汛的分工:“青萍镇和定远镇负责加固青河沿岸的河岸,挖排水沟;苏州府负责修缮吴江的堤坝,设立汛情观测点;风沙镇和黄土镇负责筹备防汛物资,还要组织乡亲们成立‘防汛队’,一旦有汛情,就能立刻行动。”
众人都没有异议,各自领了任务,准备回去安排。柳轻烟这时开口:“我会让学徒们多熬些预防风寒的汤药,准备些治疗外伤的药膏,防汛的时候,乡亲们难免会淋雨、受伤,这些都用得上。另外,我还会和各堂的医户联系,让他们随时待命,要是有人受伤,能及时救治。”
林惊尘看着眼前的众人,心里满是底气。从护苗到防汛,四堂的人早已不像最初那样生疏,如今遇事能一起商量、一起行动,就像一家人一样。他知道,只要四堂齐心协力,不管是护苗还是防汛,都能扛过去,而民生堂“护民生,守太平”的承诺,也会在这一次次的并肩作战中,慢慢扎根在每个乡亲的心里。
夜色渐深,小院里的炭炉还燃着,桌上的防汛方案已经写得满满当当,旁边的《四堂联动护苗手册》终稿,正静静躺着,等着被刻印出来,送到各个分堂。窗外,月光洒在青萍镇的街道上,安静又祥和,林惊尘知道,这份祥和背后,是所有人的齐心协力,而他们,还要继续守着这份祥和,直到夏汛过去,直到金秋丰收,直到江湖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安稳太平。
喜欢剑起万里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剑起万里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