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是典韦,他此刻正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仿佛迫不及待要饮血破敌。
简宇抬手制止:“恶来勿躁。”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叛军虽败,主力犹在。王国虽死,韩遂、马腾仍在陇西盘踞。轻敌冒进,必遭其祸。”
典韦张嘴欲辩,却被一旁始终沉默的史阿用眼神制止。
简宇的目光重新落在地图上,修长的手指划过汉阳周边地区:“叛军撤退仓促,粮草物资多有所遗。我军虽胜,亦伤亡不小。当务之急是巩固城防,安抚百姓,同时派出小队人马,收复周边要地。”
他抬起头,目光锐利如鹰:“传令下去,明日卯时点兵,我要亲自巡视各县。”
翌日清晨,霜寒凝重。
汉阳郡校场上,两万余将士整齐列阵。这些士兵大多面带饥色,甲胄破旧,但眼神中却有一种历经战火洗礼后的坚毅。他们静静地望着点将台上的主帅,等待着指令。
简宇一身戎装,猩红披风在寒风中猎猎作响。他目光扫过台下将士,声音洪亮却带着几分沙哑:
“兄弟们!”他开口,校场上顿时鸦雀无声,“先前,叛军攻破陇西,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汉阳郡危在旦夕,是我们用血肉之躯挡住了他们的铁蹄!”
他停顿片刻,看着台下那些或年轻或沧桑的面孔:“我知道你们累了,饿了,想家了。我的家乡就在这里,”简宇的声音忽然低沉下来,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思念,“我时常梦见家乡的麦田,父母的面庞……”
将士们静静听着,许多人的眼神柔和下来。
突然,简宇提高声调,手指向西方:“但是!在我们的身后,是手无寸铁的百姓!是我们的父母妻儿!叛军若要再犯,必先从我们的尸体上踏过去!”
“吼!”全军爆发出震天的呼应声,士气陡然高涨。
典韦在一旁激动地挥舞双戟:“说得好!将军!某愿为前锋!”
简宇点头,开始调兵遣将:“典韦听令!命你率三千精兵,即刻开赴西县,收复县城,安抚百姓!”
“得令!”典韦抱拳,大步流星地下台点兵。
“史阿听令!命你率一千轻骑,巡视陇水沿岸,清除叛军残余,侦察敌情!”
史阿微微颔首,无声地领命而去。
简宇继续部署,一道道命令有条不紊。他深知,收复失地不仅需要武力,更需要民心。每收复一县,他都要求军队纪律严明,开仓赈粮,救治伤患。
半个月后,汉阳郡周边县城已基本收复。
这日黄昏,简宇正在新收复的豲道县巡视城防。夕阳如血,将城墙染上一片凄艳的红色。城外难民络绎不绝,携家带口返回故乡,见到简宇无不跪拜感谢。
“将军仁德啊!”一老翁涕泪交加,“若非将军及时赶到,我那病重的老伴早已……”
简宇连忙扶起老人,吩咐军医前去诊治。望着百姓殷切的目光,他心中既感欣慰又压力倍增。这些无辜的百姓将身家性命托付于他,他决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突然,远处一骑快马疾驰而来,马上骑士浑身是血,还未到城门前就滚落马下。
“急报!叛军……叛军主力来袭!”斥候气若游丝,从怀中掏出一封带血的情报,“韩遂亲率五万大军,已过渭水,明日便可抵达冀县!”
简宇心中一震,面上却不动声色。他命人迅速将斥候抬去救治,随即召集众将议事。
县衙内,烛火通明。诸将闻讯,面色凝重。
“五万大军!我军可用之兵不过两万余,如何抵挡?”一副将忧心忡忡。
典韦猛地一拍案几,震得茶碗跳动:“兵来将挡!某愿为先锋,取韩遂首级!”
史阿冷静分析:“韩遂狡猾多诈,必是得知王国死讯,前来复仇。我军新定各地,分兵驻守,主力不足万五。硬拼绝非上策。”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所有人的目光最终都聚焦在简宇身上。
简宇闭目沉思片刻,忽然睁眼,眼中精光闪烁:“韩遂远道而来,求速战速决。我军可佯装怯战,诱敌深入……”
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
次日清晨,大雾弥漫。
韩遂大军果然如期而至,黑压压一片如潮水般涌向豲道县。叛军声势浩大,旌旗蔽日,鼓声震天。
然而令他们意外的是,豲道县城门大开,城内似乎空无一人。
韩遂骑在马上,眉头紧锁。他年约四十,面容阴鸷,留着短须,眼中闪烁着多疑的光芒。
“简宇这小子玩什么把戏?”他问身旁谋士。
谋士成公英沉吟道:“或许听闻将军威名,已弃城而逃?”
韩遂冷笑:“简宇非怯战之人。当年他仅率百骑就敢突袭羌人大营,岂会不战而逃?”
正疑虑间,忽然前方一阵骚动。只见一队人马从城中缓缓而出,为首者正是简宇。他仅带数十亲兵,居然径直向韩遂大军走来。
韩遂军中一阵哗然,不知对方意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三国:玄行天下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三国:玄行天下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