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晚紧紧捏着信纸,手微微发颤,那毛边纸粗糙的纹路如同一把把细砂纸,蹭得指腹生疼。与此同时,一股浓烈的霉味夹杂着陈旧的墨香,直往她鼻腔里钻,令她不禁皱了皱鼻子。
她死死盯着纸上歪歪扭扭的七个字,那字迹犹如孩童初学写字般,笔画间透着刻意的扭曲。苏晚清楚地记得,赵德昌的字向来端方如颜体,笔锋中藏着一股难以掩饰的傲气,断然不会写出这般如同鬼画符的字体。
“夫人,要不老魏去查查这送信的?” 魏五双眼圆睁,紧紧攥着刀柄,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刀鞘不经意间撞在桌角,发出沉闷的 “咚” 声。“昨儿在后院逮了个翻墙的小贼,保不准就是这帮龟孙派来的!” 他的声音里透着一股按捺不住的愤怒与急切。
苏晚缓缓摇头,将信纸小心翼翼地折成小方块,收进袖中。“别急着打草惊蛇。能写出这种威胁的,不是赵德昌。” 她微微眯起眼睛,指尖轻轻叩击着桌案,发出有节奏的 “笃笃” 声。“他不过是台前的枪罢了。”
话音刚落,医馆的门帘被一阵冷风 “呼” 地掀起,顾昭身着玄色披风,迈着沉稳的步伐踏入。披风扫过门槛,一股冷冽而清新的梅香瞬间弥漫开来。他腰间的玉牌与桌角碰撞,发出清脆悦耳的 “叮当” 声。“查到了。赵德昌上月初九子时,在西直门外的破庙见了兵部侍郎周明远的胞弟周明达。” 顾昭神色凝重,眉峰紧紧拧在一起,眼尾的刀疤仿佛也因情绪的紧绷而绷成一条笔直的线。
苏晚闻言,不禁抬头望向他。“周明达?” 她脑海中迅速闪过这个名字,想起在晋州赈灾粮案里,周明达的粮行曾被查出售卖掺沙的米粮。“他们谈了什么?” 她急切地问道,眼神中透露出一丝焦虑。
“影十二在房梁上听了半宿。” 顾昭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用油布层层包裹的小包。他轻轻摊开油布,里面是半页烧焦的纸。“周明达说‘那医馆的新法动了太多人的奶酪’,赵德昌回‘苏晚的方子能活人,百姓要闹’,周明达拍桌子骂‘闹?闹大了正好说她妖言惑众’。” 顾昭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一字一句地将内容复述出来。
苏晚听到这些,指甲不自觉地深深掐进掌心,留下一道道月牙形的痕迹。晋州三年大旱,那一幕幕惨状在她眼前浮现:无数百姓啃着树皮,艰难地吞咽着观音土。她原以为只是天灾作祟,可现在看来……“周明远主管户部赈灾,周明达的粮行专吞赈灾粮,我的新法让百姓活下来,他们怕查账?” 苏晚咬着牙,愤怒地说道。
顾昭没有立刻回答,只是默默地将油布重新裹好,随后伸出指腹,轻轻抚过她泛红的手背,试图安抚她激动的情绪。“不止。医署里有人递了折子,说你‘以邪术乱医道’,要陛下下旨封了试验点。”
“苏大夫!” 就在这时,李主簿那带着焦急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只见他官服的下摆沾满了泥点,显然是一路小跑过来的。进门时,他被门槛绊了个踉跄,差点摔倒,好不容易扶住桌案,才稳住身形,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您、您快想想办法…… 今早太医院的刘院正把我叫过去,说有人状告新法‘违背祖制,动摇国本’。”
苏晚赶忙倒了杯茶,轻轻推到他面前。“谁状告的?” 她神色镇定,目光紧紧盯着李主簿。
“没署名。” 李主簿双手捧住茶盏,指节因为紧张而微微发颤。“但刘院正暗示…… 是宫里传下来的话。苏大夫,他们要停了试验点,说再出什么乱子,连老夫都要受牵连!”
魏五听闻,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茶盏被震得高高弹起,随后 “啪” 地一声摔在地上,瓷片四溅,有几片溅到了李主簿脚边。“他娘的!老子带二十个兄弟守在医馆门口,看谁敢来封!” 魏五气得满脸通红,额头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
苏晚弯腰,缓缓捡起一片瓷片,指尖轻轻划过那锋利的边缘,感受着微微刺痛的触感。她想起今早那对母子,孩子扶着条凳努力学步时,母亲眼中闪烁的希望之光;想起前天那个被牛车撞断腿的货郎,拆石膏时紧紧抱着她胳膊,感激涕零的模样;想起逃荒路上,她用酒精棉给顾昭处理刀伤时,他深情地说 “苏姑娘的手,是能捞人出地狱的”。
“停不了。” 苏晚缓缓抬头,眼底燃烧着一团坚定的火焰。“他们怕的不是新法乱医道,是新法让百姓活太好。活太好的百姓,会开始问 —— 为什么灾年没粮?为什么救命的药那么贵?”
顾昭微微点头,手指轻轻扣住她的手腕,力度恰到好处,像是在应和她的决心,又像是在无声地安抚她。“你想怎么做?” 他轻声问道,目光中满是信任。
“把所有诊疗记录抄三份。” 苏晚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如同定盘星一般坚定。“一份给李主簿呈医署,一份贴在城门楼子上,一份……” 她转头看向顾昭,眼神中透着一丝期待。“请影卫帮我送到各州府的医馆,让天下人都看看,新法能治什么病,救多少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逃荒后,在京城开了家活死人医馆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逃荒后,在京城开了家活死人医馆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