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年八月,和世?走到王忽察都(今内蒙古商都县),文宗带着文武百官来“迎接”。兄弟俩见面,表面上亲热得不行,又是拥抱又是喝酒,可暗地里,文宗已经跟燕帖木儿安排好了杀手。三天后,和世?突然“暴病身亡”,《元史》里记载:“丙戌,帝崩于王忽察都之行宫”,至于怎么崩的,没说,但明眼人都知道,肯定是被文宗和燕帖木儿害死的。
和世?这“CEO”生涯,满打满算才一百零六天,就从“人生巅峰”跌进了“死亡深渊”。他到死都没明白,自己明明是“正统继承人”,为啥会落得这个下场?其实答案很简单——他太急了,刚空降就想“大刀阔斧”改革,没搞清楚公司的“权力结构”,也没拉拢好关键人物,最后被“老员工”联手搞垮了。
和世?的悲剧,不是偶然,而是元朝皇位传承“致命bug”的必然结果。元朝从忽必烈建立开始,就没解决好“继承制”的问题——到底是按中原的“嫡长子继承制”,还是按蒙古的“忽里勒台推举制”,一直没个定论。结果就是,每次老皇帝一死,皇子、皇弟、权臣就开始互相掐架,几乎每次皇位更替都伴随着流血冲突。
和世?的爹武宗,当年就是靠着兵权抢了弟弟仁宗的位置;仁宗上位后,又违背承诺,没把皇位传给和世?,而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英宗;英宗被杀后,泰定帝上位,泰定帝死后又爆发“两都之战”——几十年里,元朝的皇位就像“烫手山芋”,谁都想抢,可谁都坐不稳。
和世?以为自己是“正统”,就能顺利当皇帝,可他忘了,在元朝,“拳头硬才是硬道理”。他在漠北攒的那点实力,跟掌控京城兵权的燕帖木儿比起来,根本不够看;他想靠“改革”夺权,却没意识到自己连“基本盘”都没稳住,最后只能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要是用现代管理学的话来说,和世?就是一个“缺乏战略思维”的领导者——他只看到了“皇位”这个目标,却没制定好实现目标的“路径”:既没提前跟京城的权臣搞好关系,也没做好应对风险的预案,更没建立起自己的“核心团队”,最后只能“出师未捷身先死”。
和世?死后,文宗立马回到京城,重新当起了皇帝。为了掩盖自己杀兄夺位的罪行,文宗还玩了手“毁尸灭迹”——不仅把和世?的亲信全部杀掉,还下令销毁所有关于和世?登基的文件,甚至想把和世?从“元朝皇帝列表”里除名。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文宗杀兄夺位的事,还是被老百姓知道了。文宗心里有鬼,天天做噩梦,最后竟然因为“愧疚”病死了。文宗死后,大臣们又把和世?的儿子妥懽帖睦尔(也就是元顺帝)扶上了皇位。顺帝上位后,为了给自己爹正名,恢复了和世?的皇帝称号,还追谥他为“翼献景孝皇帝”,庙号“明宗”。
可这又有什么用呢?和世?已经死了,他的悲剧也成了元朝历史上的一个“冷笑话”——一个本该当皇帝的人,被迫流亡十几年,好不容易回来当皇帝,一百天就被杀了,死后还被弟弟抹黑,直到儿子上位才恢复名誉。这人生,简直比电视剧还狗血。
参考《元史》
喜欢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二十四史原来这么有趣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