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轧钢厂的党组会议室,平日里是厂领导决策核心要务之地,此刻,厚重的木门紧闭,室内气氛凝重而炽热。
巨大的长条会议桌摆在大厅中间,深色的实木桌漆面斑驳,留下了岁月和使用痕迹。
此刻,桌子两侧泾渭分明地坐满了人。
一侧,是以刘星海教授为首的清华大学联合课题组,九名来自机械、电机、精仪等专业的教授、青年教师济济一堂。
他们大多穿着深色或蓝色的中山装,戴着眼镜,面前摊开着笔记本和资料,神情专注而严谨。
身后坐着联合课题组的学生团队,他们身着清华校服,胸前的校徽熠熠生辉,他们将是战斗在第一线的主力,吕辰等六兄弟赫然在坐。
另一侧,是红星轧钢厂的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厂党委孙书记、杨厂长居于中心,李怀德等四位副厂长、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紧邻而坐。
他们面色严肃,目光锐利,透着实干家的沉稳与审视。
身后坐着轧钢厂各科室负责人,以及技术科核心骨干,钱工程师、孙工程师等人赫然在列。
桌子上首则坐着市工业局副局长周为民。
大厅里烟雾缭绕,几位老烟枪,包括杨厂长和几位教授,指间都夹着香烟,青灰色的烟雾袅袅升起,与空气中弥漫的浓茶香气混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而提神的“会议味道”。
负责会务的工作人员轻手轻脚地穿梭,不断为领导们的茶杯续上滚烫的开水。
在会议室前方,原本悬挂厂区地图的位置,此刻立着两块巨大的、可以翻转的黑板。
黑板旁边,还靠墙放着几个用厚帆布包裹着的长条状物件,隐约可见是卷起来的巨大图纸。
厚重的氛围,弥漫在整个空间。
周为民副局长掐灭了手中的烟蒂,环视全场,声音沉稳有力:“人都到齐了,那我们就开始。今天这个会,关起门来说话,但议题是开放性的,更是战略性的。红星轧钢厂和清华大学提出的这个项目,意义非同小可,不仅是技术革新,更关乎我们首都工业,乃至国家重工业发展的脸面和方向!资料已经上报,上级高度重视,明确指示,要将其打造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样板’和‘献礼工程’!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希望大家畅所欲言,也要形成共识!”
他的开场白,为会议定下了不容置疑的高规格和紧迫基调。
杨厂长作为东道主,简要表达了欢迎和支持,并再次突出了李怀德在其中的协调作用。
李怀德微微欠身,目光与刘星海教授和刘教授侧后方的吕辰交汇了一下,一切尽在不言中。
刘星海教授推了推眼镜,沉稳开口:“感谢周局长、孙书记、杨厂长和各位领导的信任与支持。
下面,就由我们这个项目构想的最初提出者和前期研究的主要参与者,吕辰同学,向各位领导和同志详细阐述课题的具体内容。”
在所有人的注视下,吕辰起身走到巨大的黑板前。
他深吸了一口混合着烟茶气息的空气,神情镇定。
汪传志上前,协助他将第一块黑板擦干净,吴国华则准备好了粉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吕辰的声音清晰地在略显嘈杂的会议室里响起,“下面由我汇报《基于生产线协同的板材轧制-矫直-定尺-分拣全流程自动化系统研究与示范》课题的初步构想。”
他拿起粉笔,转身在黑板上画下了第一个子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粉笔与黑板摩擦发出的“嗒嗒”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
“第一子系统,轧制线自动供料与对中系统。”吕辰一边画,一边讲解,“这是流程的起点,环境最恶劣,温度高达上千度。我们的目标,是让红热的钢坯,自己能‘走’上轧机……”
他详细阐述了耐高温推钢机、步进梁以及光学/机械对中系统的挑战与解决思路。
粉笔灰偶尔飘落,沾在他的袖口和黑板的绿绒布边框上。
讲解完毕,他示意了一下,汪传志立刻上前,将这块写满示意图和要点黑板翻转过去,露出了后面干净的一面。
同时,吴国华和陈志国,小心地展开了一卷巨大的图纸,用图钉固定在旁边的预留墙面上。
图纸上用工笔描绘了供料系统的机械结构详图,线条清晰,标注工整。
哗——台下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轧钢厂的钱工程师下意识地扶了扶眼镜,身体前倾,几乎要从座位上站起来;他身旁的孙工程师则抱着臂,眉头紧锁,目光却牢牢锁在图纸复杂的连线上,仿佛在心中默算。
这种直观的、带着墨香和手工温度的展示方式,比幻灯机更让他们感到熟悉和信服。
吕辰接着讲解第二子系统“在线自动矫直与平整系统”。
他再次在黑板上勾勒矫直机辊系和检测反馈原理,汪传志在他讲完后,再次翻转黑板,并换上对应的矫直系统巨幅图纸。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请大家收藏:(www.qbxsw.com)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全本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